【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以達賴喇嘛的法語譯員形容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是不夠的,這位歐美心靈叢書暢銷作者,是將藏傳佛教引進歐美、尤其是引進法國的重要人物。
李卡德長期住持尼泊爾的雪謙寺,除了講經傳法,他以西方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詮釋佛教精髓,教導以靜坐冥想擺脫外力干擾,從而達到內心如如不動的境界。
年輕時代的李卡德是法國細胞遺傳醫學博士,他曾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賈克博(Francois Jacob)的團隊中做研究,一九六七年,他在印度遇見啟蒙師空有仁波切,回到法國繼續在巴斯德學院研究遺傳科學,直到一九七二年安身立命在喜馬拉雅山麓。
李卡德一九七九年剃度,一九八九年起擔任達賴法語翻譯。
上世紀八○年代,因為語言的緣故,幾乎所有對藏傳佛教有興趣的人都要先認識雪謙寺的法國和尚,然後才到法國各地的藏傳佛寺中修行「菩薩道」。
李卡德將佛經翻譯成法文,引介到法國,一九九七年又與他的父親共同出版了《僧侶與哲學家》一書,這本哲學家與和尚的對話集,如禪宗公案機鋒相對發人深省,震撼了法國文化知識界,在法國銷售三十五萬本,譯成二十一種語言。
自十八世紀啟蒙運動之後,基督教神學受到很多的質疑,過去人們對宗教依賴多過信仰,現在則不相信抬頭三尺有神明,可是仍為七情六慾、心靈空虛而苦。李卡德重新詮釋佛教教義,深入淺出說明貪瞋痴,二○○四年所出版的《為幸福辯護》(Plaidoyer pour le bounheur)就是一本離苦的現代勸世文,這本暢銷書一直擺在法國書局性靈叢書的醒目位置。
出世又入世的李卡德,成立卡魯娜(Karuna)人道濟助協會,是因為「有一回達賴喇嘛告訴我,如果無法閉關修行三十年,就應濟世救人。」
如今,雪謙寺的法國和尚在歐洲成立了數個網站,同時也濟助西藏、尼泊爾、印度等地區的孤苦貧弱。李卡德說,佛菩薩「聞聲救苦」是不分種族、宗教、膚色的,雪謙寺診所醫護的對象中,大部分還是印度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