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宏義台南報導】下巴浮腫會令人以為是牙齒作怪,但耳鼻喉科醫師表示,若每次吃飯或看到較酸食物,下巴就會腫起,那就是口腔內長結石的涎石症。
署立台南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蔡行生表示,涎石症患者起初會誤為牙齒問題,但經口腔觸診檢查,在右側下巴與頸部上方會摸到腫塊,透過X光攝影,會找到鈣化陰影在下門牙至犬齒相對位置。而此鈣化陰影腫塊,會腫大是因頜下腺唾液腺管阻塞。
最近就有一名二十四歲男性患者右邊下巴有一腫塊,吃飯時會特別腫大,且會疼痛,但用餐後過段時間,腫起處就會消退。經醫師進一步詢問,才知患者曾看過牙科,並非牙齒問題。轉介耳鼻喉科,才知是涎石症。
他說,若以城市一百萬人口計算,每年至少會出現上百位患者。這種病患最特殊之處,是每次吃飯或看到較酸食物,口水就會增多,下巴就會慢慢腫起,且非常疼痛。而唾液腺結石愈大,腫痛時間愈久,但只要持續按摩,大約二小時腫塊就會消失。
治療涎石症方式,可由口內切開唾液腺導管,將位於導管中的結石取出。若涎石位於腺體中,無法經由切開導管取出、復發頻率過高,或造成嚴重慢性感染時,就須考慮一併切除頜下腺,以免除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