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虞我詐」是形容人際間的鉤心鬥角、玩弄欺騙手段;「虞」字有欺騙之意,不可誤寫成「愚笨」的「愚」字。
《左傳‧宣公十五年》記載,楚莊王率領大軍,包圍宋國的都城,雙方僵持了幾個月,楚國一直無法攻下宋國,宋國城內糧食也將近匱乏。
宋國於是派大夫華元進入楚營,請求退兵,華元來到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中,威脅說:「我們宋國已經到了交換孩子充飢、拿死人骨頭當柴火燒的地步,儘管如此,我們寧願戰死,也絕不接受城下之盟。如果楚國退兵三十里,那麼宋國將對楚國唯命是從!」
子反聽了也很驚恐,只好和宋國簽訂盟約,同意退兵三十里,並以華元做為人質,盟約中寫著:「我無爾詐,爾無我虞」,意謂我不猜忌你,你也不必對我欺騙。
「爾虞我詐」就是這樣衍生出來的,只不過後人正好用它的相反意思,指人與人之間的互相猜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