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竹山訊】「小時候竹山沒有圖書館,和兄弟擠在小椅子讀書,直到外出讀書才成了圖書館常客。」竹山鎮籍律師高瑞錚至今印象深刻,事業有成,利用父母的土地,投下一億二千萬元,興建「欣榮紀念圖書館及玉蘭文化會館」回饋地方,日前開幕。
高瑞錚的父親高欣榮曾任竹山鎮公所秘書,當年因薪水不多,要養活一家八口較吃力,平時與母親利用家中農地種菜、養豬挹注,每逢子女註冊期,還要向親友借貸張羅,點點滴滴使他永記心中。
當時家裡根本沒有書桌,竹山鎮沒有圖書館,學校圖書館也無足夠空間讓學生讀書,兄弟擠在小椅上讀書是常事,高瑞錚進入台中一中時,才有機會經常利用圖書館,兄弟也都是圖書館常客,讓他萌生興建圖書館回饋地方的念頭。
多年在外擔任律師有成,高瑞錚心繫竹山鎮,他留意到,如果能打造一個「我家的另一個大書房」,提供學生一個理想的讀書空間,將有深層影響。泰戈爾的詩「無論黃昏樹影有多長,它總是和樹根連在一起」給他一股沖擊,三年前,徵得母親同意,利用父親遺下的武分地,規畫興建「欣榮紀念圖書館及玉蘭文化會館」。
去年元月開工到最近興建完成樓高五層,樓板面積一千五百坪的圖書館及文化會館,共投下一億二千萬元,在自籌及親友共襄盛舉下,已陸續進場一萬六千萬本圖書,成功塑造銀髮族到幼童都適合的圖書館。目前已有包括退休校長、老師在內一百五十多名義工,長期輪流駐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