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學術表現低於單胞胎 專家:妊娠期間多補充胎兒腦部發育營養素
【本報台北訊】由馬偕醫院、台灣大學、淡江大學、奇美醫院及馬偕醫護管理學校共同進行的研究發現,雙胞胎的智能發展及大學指考成績較單胞胎差一些,可能和出生體重相對較輕有關。兒童發育專家表示,若媽媽懷孕中能補充較好的營養,出生體重較輕的雙胞胎或多胞胎,還是能有極好表現。
這項跨領域的大規模研究,是針對民國七十二年至七十四年間出生的一千六百八十七名雙胞胎及二十一萬八千九百七十二名單胞胎為樣本,再根據其應考年齡,比較他們參加民國九十一年或九十二年大學指考的成績及大學錄取率。
研究發現,在控制出生體重、懷孕周數、排行順序、性別與在父母親的社會人口特性等條件下,雙胞胎在國文、數學、自然的學術表現明顯低於單胞胎,但在英文及社會的學術表現上則沒有明顯差異。而出生體重過低,對雙胞胎學術表現的影響確實會大於單胞胎。而出生體重和考試成績的關聯僅存在於龍鳳胎,同性別的雙胞胎則沒有明顯差異。
為什麼雙胞胎在學業及大學指考的表現較差?參與這項研究的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鄒孟婷表示,體重是相當重要的因素,而胎兒出生前的子宮內環境,及出生後的家庭、學校環境及資源分配,可能也有關聯。
為了不讓雙胞胎輸起起跑點,鄒孟婷建議已確知懷下雙胞胎的婦女,妊娠期間不妨和婦產科醫師配合,好好追蹤腹中寶寶成長發育情形,並由營養師給予充足的營養菜單,好讓這些雙胞胎長得更重更壯。
專攻兒童生長發育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楊晨則提醒懷下雙胞胎、甚至多胞胎的婦女,一定要多補充有助於胎兒腦部發育的營養素,比如葉酸、綜合維生素、鈣質、高單位蛋白質及微量元素等。其中,葉酸通常儲存在深綠色蔬菜,高單位蛋白質以牛肉等紅肉居多,蚵仔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鋅,而綜合維他命則可從均衡營養中攝取。
不過,她強調,懷孕後的前三個月是胎兒大腦發育最關鍵時期,一定要趕在這個期間內補充才行。萬一錯過這個黃金時期,也別洩氣,鄒國蘇建議家長不妨全身按摩新生寶寶的皮膚,透過周邊神經的刺激,來促進大腦發育,讓他們有更優秀的智能表現。
鄒孟婷說,最好以剖腹產取代自然產,避開大腦在產道受到的壓迫。出生後,家長更要仔細觀察雙胞胎爬行、坐著、站立及走路的發展情形,若發覺他們有發展遲緩現象,應接受早期療育評估,再視情況接受復健、大腦刺激及感覺統合等療育,以補先天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