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斗六訊】夏天又是小黑蚊猖狂的季節,斗六市雲林國小曾有學童,上學時被小黑蚊叮咬,回到家,兩腳如同紅豆冰,加上身體易過敏,紅腫的雙腳密密麻麻都是一顆顆水泡,癢、痛的受不了,就醫吃藥才痊癒。
雲林縣斗六市皮膚科醫師蔡進益說,只要是人體裸露部位,小黑蚊都不會放過,包括臉、脖子、手、腳,無一倖免,尤其是小腿和手,因裸露面積較大,最容易被叮,由於體積小,即使被叮,也不見得會被查覺。被叮以後的皮膚,很快會出現紅腫,且奇癢無比,一般來說無需就醫,可塗抹藥膏消腫。
在古坑鄉,幾乎所有機關、學校及業者都有防蚊經驗,華山、華南及桂林等國小,多年來以生物防治對抗小黑蚊,也有業者養蓋斑鬥魚吃小黑蚊。
古坑國小老師韓育仁曾針對香茅草的防蚊效果做過實驗,發現,一間教室種六棵以上香茅草,就有明顯抑制小黑蚊效果。
桂林國小老師黃錦淑帶學生一起種香茅等香草防蚊,雖然有師生對香茅的味道不敢恭維,但校園角落如栽種香茅,其周圍就看不到蚊子的蹤跡。
古坑鄉桂林村民劉安勳只要到戶外,一定在褲帶上掛著蚊香盒,他說,為避免被小黑蚊叮咬後癢又痛的不適感,身上掛蚊香盒雖成了笑柄,也顧不了形象。
小黑蚊其實不是蚊子,是一種屬於台灣蛺蠓昆蟲,台灣蛺蠓有二十多種,其中有兩種會吸人血,棲息環境多半是陰暗潮濕、孳生青苔的地方,噴藥防治都無法持久,非常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