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三歲小琳,一歲半時,發現疑似有發展遲緩的現像,不僅很少正眼看別人、話很少、特別安靜,在父母陪伴下,到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早療評估中心就醫,診斷有自閉症,陸續接受認知治療、職能及語言治療,現在小琳不僅語言表達較豐富、能與人打招呼、還能融入團體生活,已進入幼稚園就讀。
衛生局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百分之六至百分之八,初估台北市大約有一萬三千多名兒童有發展遲緩現象,不過礙於父母無法接受診斷結果、或沒有被診斷出有遲緩情形,有高達四成的兒童沒有早期治療。
對於不論是動作、語言、學習的遲緩兒來說,早期療育介入的時間,決定他們未來的恢復情形,婦幼院區早療評估中心主任鄒國蘇表示,三歲以前是治療黃金期,父母應該要建立正確的治療觀念,而三歲以前治療,成效會是三歲以後的十倍。
衛生局指出,發展遲緩與發展障礙兒童,成長過程有別於一般兒童,父母應配合專業人員的治療,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目前包括婦幼醫院、萬芳醫院、台安醫院、馬偕醫院、台北榮總醫院都有開設「發展遲緩兒童親職講座」,助有遲緩兒的家長瞭解孩子,尋求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