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長照3.0明年將正式上路,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昨舉辦第6次委員會議,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表示,為降低照顧者的負擔,長照3.0不僅會強化家庭支持,也將針對住宿機構不足區,透過計畫補足床位,同時提高夜間照顧服務。衛福部長照司指出,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的床位數,原1家最多僅能設置9張床,正研擬打破上限增至18張床,住宿機構補助也將從現行的每年最高12萬元,提升至18萬元,屆時由行政院對外公布。
國內長照制度過度聚焦於「居家服務」,疏忽有20多萬名重症臥床的患者,需24小時照顧,而國內住宿機構資源有限,而日照機構大多無夜間服務,照顧者的壓力仍難以獲得紓解。
明年上路 聚焦8大目標
呂建德昨指出,長照3.0明年上路後,將聚焦於8大目標,包含健康促進、醫療照顧整合、積極復能、提升機構量能、強化家庭支持、導入智慧照顧、落實安寧善終、人力專業發展。其中,提升機構量能將針對機構資源不足區,增設平價床,另將增加夜間照顧服務。
衛福部長期照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是一種「三合一的服務」,整合日照中心、居家服務與臨時住宿等項目。小規機也是目前提供夜間照顧的主力之一,但依照現行的《長照機構設置標準》,一家小規模多機能夜間床位數的上限為9床,不少業者認為難以達到經營規模,將研擬修改規定,將床位數上限增至18床,並鼓勵現行的日照中心增加擴充為小規機,給予獎助費用。
統計至今年9月,國內小規機家數為176家,而截至今年8月底為止,小規機提供的夜間喘息服務人次達3252人次。屆時打破床位數上限,將能嘉惠更多需要臨時夜間服務的照顧者。另,也研議放寬小規機的夜間服務對象,社區中有夜間需求的長照失能者都能使用;夜間服務人力來源,不排除與勞動部討論,是否可開放已在台多年取得「中階技術照顧服務人員」的外籍看護工。
照服員不足 治標不治本
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理事主席林依瑩表示,「擴床根本沒用」,小規機夜間床位做不起來,不是沒有需求而是沒有照服員,此舉是「治標不治本」。
林依瑩說,小規模多機能中心以日照服務為主,並將服務延伸到夜間,同時提供部分居家服務。但實際需要夜間喘息的家庭,其照顧對象多是重症患者,長照等級落在7、8級,可是目前全台日照中心收治長照等級平均約在4級,幾乎不收重症。她說,「白天都不收重症,晚上怎麼可能會收」,此是夜間照顧量能無法展開的核心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