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玄
「福爾摩沙啊,和妳道別令我心碎,因為我知道妳美麗的容顏,從此一去不還,碧海藍天的汙染,大地山川的毀壞,使妳再不是祖先初履的寶島,更不是聞名遐邇的美麗台灣。」
這是荒野協會創辦人、生態攝影先驅探險家,同時也是詩人的徐仁修在他的《不要跟我說再見.台灣》書中的一段話。八月,看導演沈可尚花了六年時光,為今年七十九歲的徐仁修所拍的紀錄片《我在荒野做了一場夢》,特別有感。徐仁修和《看見台灣》的齊柏林,都曾用鏡頭保留了台灣的美麗山河鏡頭,希望我們政府不要再因不當的政策,破壞台灣環境了。
重現台灣美麗山河
徐仁修一生走遍台灣、東南亞、中美洲的山林荒野,以及亞馬遜雨林,除了進行各類生態觀察,也拍攝自然生態影片,出版許多生態攝影作品集。他本身也是作家及詩人,攝影作品集有豐富動人的詩句搭配,可讀性極高。
這部《我在荒野做了一場夢》,沈可尚導演以台灣和亞馬遜雨林為主,分次請七十九歲的徐仁修先生帶隊,重履部分他去過的生態祕境和台灣難得一見的亞馬遜雨林,再組合部分徐仁修拍過的鏡頭而成。雖然影片有時因剪輯疊合效果未盡理想,但已展現台灣難得一見的生態影像實錄。徐仁修還怪製作團隊太晚來找他了,畢竟他年歲已高,許多重量級攝影器材,他也扛不動了。期間他還生過一場病,因盲腸炎而暫停工作。
不過,這部紀錄片引領我們在光影之間,跟著走入台灣高山荒野和亞馬遜森林,觀察許多平地罕見的禽鳥生態。影片中,也跟著他充滿如詩如文的口述,了解大自然珍貴的寶島之藏和世界各地的祕境,是應該好好保護的。
學習野外觀察知識
徐仁修先生鼓勵大家多走出去探險,他在片中幽默地說,小時候在中港溪聽到溪對岸經常有呦隆怪聲傳來,不知以為有甚麼動物。問了他家長工,長工拍他的頭說:「笨蛋!那是火車聲啦!」這引發了他長大後,只要過了河,一定會看到許多珍奇之物和景色,從而踏上他出外探險,拍攝生態鏡頭的決心。
在帶領製作團隊拍攝此紀錄片期間,他也教導大家觀察生物,一定不能聚集多人,會把動物嚇跑的。穿的鞋子也要專門訂製,以免走路有聲響等等,讓觀眾得到很多基本的野外觀察知識。
片尾,徐仁修說:「只要懷抱愛與浪漫,離開舒適圈,探險,隨時可以從腳下開始。」人生許多事也是一樣,只要肯起步,就是事業或志業的啟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