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深坑 山城古韻藏深意 飛瀑流泉簪纓地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2025.11.17
77觀看次
字級
「深坑歲時祭」(豐年祭),原住民穿著傳統服飾參加祭典。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深坑廳」是台灣總督府設置的20個行政客廳之一,經「原樣修復」後成為藝文展覽與社區交誼的據點。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橫跨景美溪的「中正橋」一帶,昔日是「渡船頭」,古時商賈雲集,商業繁盛。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德興居」是深坑老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位於茶山古道登山口的「炮子崙農夫市集」,是一個無人看管的「誠實商店」。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前深坑區長黃美華向遊客介紹珍藏在深坑廳裡的「萬福橋板」。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淡蘭古道深坑街」牌坊,是深坑老街的起點。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位於茶山古道上的「林家草厝」,以茅草覆頂、土埆築牆,呈現古早農村風味。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深坑老街入口的百年茄苳,樹身的石斛蘭(瀑布蘭)是由當地居民林傳益移植而來,成為季節限定美景。圖/新北市政府綠化環境景觀處
進入秋冬枯水期的「炮子崙瀑布」,雖成涓涓細流,但四周仍綠意盎然。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深坑老街」路面人孔蓋,鏤刻已故畫家顏松濤的畫作,描繪深坑人的生活樣貌。圖/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文/人間社記者陳秀琴

新北市深坑區古稱「簪纓」,相傳狹長的河谷地形,頗似古代官吏的冠飾「簪纓」而得名。深坑在清代茶葉興盛、商旅雲集,迄今仍保留密集的古厝群落、老街,境內群山環繞、溪水潺潺,形成以歷史、人文、山水交織的迷人山城。

相傳清乾隆20年(1755年),閩南大旱,泉州人許宗琴率領全族渡海來台,沿著「霧裡薛溪」(景美溪)到山區墾拓。深坑初名「簪纓」,後因原住民侵擾,當地因地形易守難攻而倖免,先民遂以四面環山,形似坑底,改名「深坑」。

水陸要衝 繁華茶香歲月

深坑位於陸路、水路要衝,清嘉慶年間就有市街出現。陸路為淡水往返宜蘭的「淡蘭古道」必經之處;水路可由景美溪至淡水。早年先民即是透過水路,將茶葉、染料等產物運送至大稻埕,再行銷至國際,是深坑茶業的「黃金年代」。

昔日的深坑「渡船頭」一帶,商業繁盛,店屋多設計為「後門進貨,前門賣」的格局,家家戶戶臨河設階梯,貨物可自渡船直運入屋,再從街面銷售,呈現水運時期的生活風貌。

深坑區因水質清澈,以鹽鹵製作的豆腐風味獨特,品質極佳,成為當地知名小吃之一。今日的深坑,不只是豆腐香氣飄散的小鎮,更是一座活的博物館——走在街上,彷彿也走進時光深處,品嘗那份由風土、人情交織的況味。

深坑老街 紅磚古厝風情

全長約300公尺的「深坑老街」,是淡蘭古道沿線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之一。紅磚拱廊、雕花窗櫺間流露出閩南風情,並融合日據時期洋樓元素。「德興居」是日據時期深坑街上最豪華的洋樓,屋主黃德隆經營雜貨、礦業致富,見證地方商業興盛。

深坑老街入口處,即深坑街與北深路交會點,有一棵百年茄苳老樹,是深坑老街最顯著的地標之一。1981年深坑街拓寬時,原本計畫砍除在路中央的老樹,當時的總統蔣經國至地方巡視時,接獲居民陳情,這棵百年老茄苳才得以保存下來。

深坑老街於2012年翻修時,漫畫家顏松濤以百餘幅作品記錄深坑風貌,部分畫作更化身為街上水溝蓋與門牌設計,讓藝術與日常生活相互交融。

茶山古道 瀑布四龍齊飛

茶山古道又名「炮子崙步道」,是深坑炮子崙與木柵草湳之間往來的古道,沿途可見土埆厝、石頭厝等傳統農家建築,與淡蘭古道南路支線、炮子崙瀑布連成一條環狀登山路線。炮子崙瀑布如四龍齊飛,因此又名「四龍瀑布」。

「炮子崙農夫市集」位於茶山古道登山口,是由當地農民組成的小型農夫市集。市集採自助式經營,農產品陳列於竹棚與陽傘下,登山客可自行選購,是無人看管的「誠實商店」。古道沿途綠樹成蔭,有百年杜英、台灣桫欏等樹種。

在古道上的「林家草厝」有百年歷史,由於早年交通不便,居民取材自山林,以茅草覆頂、土埆築牆,茅草屋頂約每3年需更新一次,屋主如今年邁無力維修,由村民與義工團隊共同修繕,延續深坑人「互助共好」的農村精神。

歷史廳舍 保存巨樟橋板

位於深坑街55號的「深坑廳」,興建於日據時期,是台灣總督府設置的20個行政廳之一,當年管轄深坑、新店、坪林與文山地區。戰後改為分駐所使用,直到2023年以「原樣修復」方式重啟,蛻變為藝文展覽與社區交誼的新據點。

廳內珍藏一段動人的歷史:清咸豐2年(1852年),先民為涉溪開墾,以巨樟剖木建造深坑最早的橋梁「萬福橋」,橋板全長7.52公尺;據傳橋板具有靈效,部分民眾為治病或祈福而鋸取,如今僅剩5.38公尺的原木仍保存於廳內,訴說著先人的智慧與信仰。

歲時祭典 延續共榮精神

每年由深坑區原住民族舉辦的「深坑歲時祭」(豐年祭),今年10月5日在蘇府王爺廣場熱鬧登場,展現阿美族歌聲、排灣族舞步,以及賽夏、布農、泰雅等族群的獨特風采,參加者不分族群,手牽手圍圈歌舞,共同感謝天地、祈願豐收,展現出多元族群共榮的精神。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