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灣糖尿病患者已突破250萬人,其中8成同時患有肥胖,形成高風險「糖胖症」,使心臟、腎臟等器官承受巨大壓力。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楊偉勛指出,糖胖症患者全因死亡風險高出逾2倍,心血管死亡風險近1.8倍。
楊偉勛表示,國際亦提出「心臟-腎臟-代謝(CKM)症候群」概念,強調治療不能只控糖減重,更要及早保護器官,但目前不到3成患者積極管理體重,顯示「病識感」仍不足。
糖尿病學會於2024年啟動「糖心胖三合守護計畫」,串聯全台122家醫院及診所,提供衛教、追蹤與國際建議藥物治療。歷時10個月,共883名患者參與,累計減重3708.6公斤,平均腰圍縮小近5公分,逾半患者糖化血色素達標。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楊宜瑱部長表示,這證明只要醫病合作、用對方法,糖胖症能被成功控制。
楊偉勛提醒,糖胖症治療已走入「醫病共享決策」時代,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從初診就完成血糖、體重、BMI、腰圍及心腎風險評估。他倡議「診間4問」:我血糖與體位是否達標?是否有心腎風險?治療是否兼顧控糖、減重與器官保護?治療目標為何?唯有掌握這4點,才能真正守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