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以往兒少虐待事件多為父母虐待子女等「家內」案件,二○二三年起則被校園、幼兒園等「家外」兒虐事件超車,且近五成「成人施暴者」為學校教職員、幼兒園老師。為此,衛生福利部研擬修法,讓教育單位直接以《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開罰教師,無須交由社政單位處理。
立法院厚生會昨舉行兒少權益專家會議,衛福部保護司科長黃瑞雯表示,近五年兒少保護意識抬頭,兒少保護通報案件大增六成,且家外兒虐案件漲幅逾二倍,自二○二三年起,家外兒虐案件通報數量超過家內案件,雖學生之間霸凌、性平案件占七成,但分析家外兒虐事件的成人施虐者,學校教職員比率占百分之二十九,其次為幼兒園老師,占比約二成。
實務觀察發現,案發時,社政單位需花時間等待教育單位報告,有時還需再詢問被害人,讓當事者二度傷害,且影響處理效能。為此,衛福部研擬修法,由兒少法授權教育部直接開罰,統一事權。
此外,自殺在青少年死因中排行第二,我國二○二一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四點五人,二○二三年上升至每十萬人七人。教育部校安資料顯示,部分兒少從幼兒園起就有自殺、自傷傾向,國小時比率更高,應設法預防。衛福部心理健康司指出,明年將首次針對自殺身亡兒少指標個案進行死因分析,盼找出癥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