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立/台中市台中一中三年十班
標籤能幫助人們將複雜的事物簡化、分類;用在人身上,也有類似的效果。我們可以藉由貼標籤來了解一件事,也能用這樣的方式,快速了解一個人。但是,這樣的方式好嗎?
去年,剛升上高二的我,不太適應新生活,學校依照志願重新編班,身旁的同學全是陌生面孔,再也沒有高一時的熟悉與親切。為了儘快融入新環境,我開始依照自己的觀察,替同學貼上各式各樣的標籤,有的人被我歸類為「活潑外向」、「才思敏捷」,有的人被我歸類為「熱愛運動」、「擅長音樂」,也有人被我歸類「衛生習慣差」等負面標籤。
沒多久,我結識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小組討論與分組競賽中不再孤單。然而,隨著時間推移,一個多月的相處讓我漸漸發現,那個活潑外向的同學,也有靜默不語的時候;擅長彈奏樂器的同學,其實並不善於表達自己;而被我認為衛生習慣差的同學,其實只是偶爾忙碌,並非如此邋遢。
我這才驚覺,自己原先貼上的標籤並不準確,那些只是我片面觀察的結果。原來,每個人都有多重面向,而我卻急著下定論。
貼標籤或許能幫助我們迅速認識他人,但也容易受主觀印象左右。若想真正了解一個人,唯有經過時間的相處與觀察,正如那句老話:「日久見人心。」下次當你想為別人貼上標籤時,請再三思考,也許暫時放下成見,才能看見更真實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