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裟婆
近年來,國際間戰火綿延、世界局勢動盪不安,部分起因為種族意識抬頭,高舉著本位主義的旗幟,即憑藉優勢武力大動干戈,卻忘記了生命的本質:互愛、互助與善良。
常聽師父開示:所謂「和平」,可理解為「去除我執與放下對立」,主動對身邊的人事物釋出善意與溫暖;凡事反求諸己,處事待人溫良恭儉讓,方可互樂、互利,和平共存。
這不僅僅是要求自己先施予善意,從內心調伏七情六欲,更要放下敵對自利的心態,方能彰顯佛陀智慧與慈悲,也才能真正體現身心靈的合一,實踐「五和」精神: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
常聽聞「釋迦」二字,意即以仁愛拔除眾生痛苦的慈悲心;「牟尼」則代表斷除煩惱、智慧圓滿的智德。透過智慧與慈悲,才能化解暴戾之氣、弭平眾人紛爭,實現和平。
「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所謂「修行」,應是在人群中磨練,從與大眾的互動中看清並改正自身的缺點,進而達到個人的解脫清淨與社會的安詳和諧。人與人相處,不執著於「我」,而是互利共生、滋養繁育、扶弱濟貧,方能達成真正的和諧。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落實於生活的謙卑態度,從一己心念上調伏煩惱、減少對立,並將這種內在的和平,延伸至團體與社會的互動中,以實際行動創造與他人、與環境的和諧,始能迎向世界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