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國下半年《匯率政策報告》即將公布,時值台美關稅談判關鍵階段,外界關注台灣是否會再度成為美方關切焦點。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昨(23)日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時坦言,央行預估今年台灣對美貿易順差將擴大至1200億美元,「若再觸及第三項指標,被抓到『匯率操縱國』的把柄,將是非常嚴重的事件」,央行會全力避免踩到紅線。
美國財政部每半年發布《美國主要貿易對手國匯率政策報告》,依據3項標準檢視各國匯率政策:第1,對美貿易順差超過150億美元;第2,經常帳順差占GDP比重逾3%;第3,1年中有8個月以上為淨買匯,且金額達GDP的2%以上。若符合其中兩項,將被列入觀察名單。台灣自2016年起首次上榜後至今仍在名單中,顯示美方對台外匯政策的關注並未減弱。
上次報告中,共有9個經濟體被列入觀察名單,台灣是其中之一。楊金龍表示,台灣長期在「對美順差」與「經常帳盈餘」2項標準上達標,因此必須嚴防第3項「淨買匯比率」觸線;若3項同時達標,台灣就可能被美方正式列為「匯率操縱國」,屆時不僅將衝擊台美雙邊談判,也會對金融市場與出口造成負面影響。
民進黨立委吳秉叡指出,去年台灣對美順差超過600億美元,美方統計達700億美元,已引起高度關注,今年順差倍增恐成經貿談判「不利籌碼」。楊金龍認同此說,強調「確實是不利因素的持續疊加」,台灣有必要思考貿易平衡策略。
秉持2大原則 不踩紅線
楊金龍進一步說明,政府正研擬透過擴大對美採購以改善結構,尤其在國防設備、能源與原物料等領域;若台積電赴美設廠帶動供應鏈投資,美方也會看到台灣在產業合作上的具體行動,有助於平衡雙邊貿易。
楊金龍重申,央行秉持兩大原則:一是維持匯率穩定,避免劇烈波動干擾企業報價與營運;二是與美國財政部保持良好溝通與互信,但「不會踩紅線」。他強調,央行干預匯市的目的在於「減緩過度波動」,並非為貿易競爭而刻意貶值。
首次表態 考慮增持黃金
全球央行掀起搶購黃金潮,我國中央銀行多年維持黃金儲備不變,央行總裁楊金龍23日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時表示,若外匯存底充裕,央行「會考慮增持黃金」。他強調,目前央行持有的黃金「只買不賣」,即使金價高漲,若外匯存底充裕,仍不排除再度買進。
央行將「考慮增持實體黃金」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環。這也是我國央行首次表態,願意增加黃金存量。據央行統計,目前我國黃金儲備量達424公噸,全球排名第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