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宏信
根據《辭海》解釋,「得過且過」乃形容人苟且圖活、不求上進的樣子。意指一種只要過得去就好,對工作不積極、沒有熱忱,混日子的生活態度。
南宋詩人陸游在〈雜詠〉詩中寫到:「得過一日且一日,安知今吾非故吾?袖手明窗讀周易,不辜香飯一齋盂。」說自己閒散下來,就這樣一天過一天,如此生活似乎也不錯,能夠在窗下覽讀《周易》,倒也不辜負那香噴噴的飯。這裡的「得過一日且一日」,指的是不奢求過多,安於現狀的態度,一般人往往誤以為就是「得過且過」的典源。
其實這句成語源自一則傳說,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五台山上有一種奇特的「寒號鳥」,牠長著四隻腳、兩片肉翅,無法飛得很遠、而像豆一樣大的糞便就是中藥「五靈脂」,具有化瘀止血、消積解毒的功效,被譽為「拉金尿銀的寶貝疙瘩」,價值千金。
每逢春夏時節,寒號鳥全身絢麗斑斕的羽毛,十分奪目,吸引了其他鳥類羨慕的目光。此時,牠會在陽光下撲打著翅膀,得意洋洋地鳴叫著,彷彿在說:「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可是到了秋冬時節,牠便落盡了羽毛,像隻剛出殼的雛雞,露出一副狼狽寒酸的醜相。這時寒號鳥只能躲在樹林深處,有氣無力地哀鳴著:「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後人據此寓言,而有了「得過且過」這句成語,用來比喻胸無大志、做事馬虎,不作長遠打算,過一天算一天的人。
事實上,寒號鳥並不是鳥,而是一種會滑翔的複齒鼯鼠,因四肢間有飛膜,能在空中滑翔,人們因此誤以為牠是鳥類。當然,牠也沒有說過「鳳凰不如我」的自誇之言,以及「得過且過」的懶惰之語。
這則寓言,意在諷刺有些人並無才學與操守,一旦小有成就,便趾高氣昂、志得意滿,一副不可一世的樣子;但是一遇到失敗挫折,便如喪家犬般驚惶失措,變成卑躬屈膝搖尾乞憐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