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校事會議」上路以來,造成校園濫訴不斷,多個教師團體喊廢除。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指出,校事會議小案大辦,形成「高受理、高啟動、高成本及低解聘」的結果,呼籲教育部應啟動修正解聘辦法,並逐步廢除校事會議。教育部長鄭英耀指出,「校事會議目前正在研議流程,未來僅處理不適任教師,不受理不具名濫訴。」
全台教師荒,愈演愈烈,鄭英耀昨日至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多名立委在會中關心相關議題,並點出校事會議等因素,導致教育環境不友善、教師工作壓力大。對此,鄭英耀表示,校事會議已在徵詢各界意見修法中,預計年底前完成。而在修法的過渡期,國教署近日也發函各縣市政府,要求主管機關與學校落實案件受理程序,若檢舉事件情節明顯未達解聘、不續聘或停聘程度,就不應受理案件。
鄭英耀說,校事會議的設立是對「不適任教師」有公正處理機制,檢討後發現,流程有問題,會朝這方向修正改進,「未來只處理不適任教師,不處理長期不具名濫訴。」
教團揭:一半案件不成立
有許多校長擔心家長與外界壓力,因此,收到任何投訴,都送到校事會議。鄭英耀表示,教師的班級經營會有需要提醒或改善之處,但不應進入校事會議,這應該是校長增能與提升校務治理能力。
目前教育部正進行校事會議的修正,年底前將完成修法,在這段過渡期,國教署也於近日發函各縣市政府,要求主管機關與學校落實案件受理程序,若檢舉事件情節明顯未達解聘、不續聘或停聘程度,就不應受理案件。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近期取得教育部的統計數據,2024年4月17日至2025年5月30日投訴的總案數1372件,受理1124件,完成調查案件總共769件,但有382件不成立,案件成立且懲處有311件、不予懲處50件,最終更僅26案達解聘程度,僅占完成調查案3.3%。
侯俊良補充,除了26件達停解聘程度的投訴案,其餘依解聘辦法第9條,應不予受理,「高達一半送到校事會議是不成立、查無此事,教師卻要接受數個月的調查與折磨。」
建議應提升教師與家長代表
侯俊良說:「校事會議造成高受理、高啟動、高成本,得到的結果是低解聘率,『3高1低』完全不符合校事會議調查目的,也顯示此制度失靈。」
侯俊良呼籲,教育部應啟動校事會議修法,建議增訂衝突協調前置程序;再來限縮校事會議受理範圍,在解聘辦法中,「刪除匿名檢舉」、「撤回檢舉繼續調查」的規定。
侯俊良提到,校事會議應提升教師組織代表與家長代表在「解聘辦法」的各級程序中的實質比例,降低調查誤判,並啟動保護老師的機制,經校事會議調查確認無事實者,應有補償與濫訴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