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沙村人愛自然 睡沙床走沙毯

 |2025.10.16
50觀看次
字級
一名婦女在家中的沙坑,照顧她的兒子。圖/美聯社
每到夜晚大人們在院子裡的沙地上閒聊,小孩則在一旁玩耍。圖/美聯社
沙村的居民,或躺或趴在沙坑裡。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印尼馬都拉島(Madura Island)東北端,有3個奇特又詩意的村莊勒貢東(Legung Timur)、勒貢西(Legung Barat)與達本達(Dapenda),這裡的居民不僅住在沙邊,更是「與沙共生」,前院鋪滿細沙,屋內也鋪著厚厚一層、走進去宛如踏上天然的沙毯。

這3個被統稱為「沙村」(Sand Village)的社區,隸屬東爪哇省沿海地區,對當地人來說,沙子不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更是一種療癒、慰藉與文化記憶的象徵。

成天然產床 象徵生命起點

55歲的居民阿德南(Adnan)說:「我們相信,沙子會帶來舒適,也能治癒身心。」他從小就在沙上生活,「我父母就是在這片沙上生下我的,當然,他們先把沙清乾淨」,他笑著補充:「我學會爬、學會走,都是在這些沙上,這就是我熟悉的世界。」

對阿德南這一代人來說,沙是生命的起點,許多村民的母親當年因無法及時前往醫院,就地在家中生產,那片柔軟的沙地成了最天然的「產床」。

如今,村裡許多房子都還留有一間「沙房」,專門鋪上厚厚一層海沙,被稱為「沙床墊」,長輩們最喜歡在上面睡覺,說那是「大地的擁抱」。每當夕陽西下結束工作後,村子便熱鬧起來,大人們坐在沙地上閒聊,孩子們在沙丘間奔跑,笑聲伴著海風,村民龐迪亞(Pundia)說:「等到氣溫變涼,我們才慢慢回屋。」

當地文化研究者哈查(Ibnu Hajar)指出,這樣的生活方式展現馬都拉人與自然的深厚連結,他引用一則馬都拉諺語:「浪是枕頭,風是被子。」這句話正完美描繪沙村的哲學,人與自然相互依存、撫慰。

像文化的根 記錄世代故事

然而,這份靜謐正被現代化浪潮侵蝕,隨著開發與垃圾問題加劇,昔日潔白的海灘如今已被廢棄物汙染,阿德南低聲說:「我們的沙已不像以前那樣純淨了。」對他們而言,沙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身分與記憶的延伸,一旦沙失去原貌,也彷彿是文化的根被掏空。

但沙村居民依舊堅守著他們的日常,對他們而言,這片海邊細沙記錄世代的故事與溫度,也象徵著一種對自然的謙遜與依戀。「在城市,人們用牆壁與玻璃隔絕世界,我們則用沙與世界相連。」村民的一句話,道出這座沙村最柔軟的力量。

在高樓林立、地板一塵不染的時代,沙村的生活顯得原始卻真實,他們用沙記錄生命、療癒靈魂,所謂「乾淨」與「現代」不一定等於幸福,有時讓腳再次踩上柔軟的土地,才是人類最深的歸屬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