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話.話禪 開發佛性找回真心 文/廖麗珠 |2025.10.12 語音朗讀 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陳文杞、資料照片圖/陳文杞、資料照片圖/陳文杞、資料照片圖/陳文杞、資料照片 文/廖麗珠佛光山台北道場十月四日八關齋戒佛學講座,禮請佛光山都監院頭單書記暨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為戒子及信眾宣講:「禪話.話禪」,幽默例舉禪宗公案,信眾法喜充滿。台北道場住持滿謙法師開場讚歎慧屏法師年輕有為,承擔佛光山許多重要工作,對禪有許多體悟。請大家靜心品味這場難得的禪機法宴。「禪是什麼?」慧屏法師以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開示說道:「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共有的寶藏。」法師接著說,禪宗的知見與一般世間的學問知識不同,禪宗所追求的是一種「超越的境界」,從「無分別的內證」直接證悟。參禪者不但要具備智慧,還必須具有高度的幽默感,禪是不能說的;但是,禪又不能不說。再問「禪是什麼?」禪不執著於語言文字所產生的概念與判斷。不載於佛教經典,透過心心相印,以心傳心。例舉,蘇東坡與秦少游〈一片西飛一片東〉公案,如同大師開示:「佛光事業是增上心,個人修持是出離心,合起來就是發菩提心的『人間佛教』。」法師說明禪宗對「禪」的教學法有三:反詰教學法、答問不定法、間接暗示法。禪師的問答間,有時說有,有時說無,有時好像互不相干,若能會意,則禪師們的一言一語,一動一靜,都是禪法。「六種禪修的法喜與利益」有消除生活壓力、增進身體健康、提升內在涵養、享有禪悅之樂、開發本具智慧及終能見性成佛等。禪是我們的本來面目,禪修並非一定要出家,在家也可以參禪。慧屏法師舉大師的開示,「我沒有生病,只是比較不方便!」、「我從來不養生,我養心。」「我為什麼成功?因為我有佛法!最高的管理:『我不要。』」、「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難道,我不是高僧嗎?如果我沒有開悟,如何能度那麼多的弟子、蓋這麼多的大學及道場呢?」進一步說明禪的意境。法師叮嚀:「禪」不是胡言亂語,參禪旨在開發真如佛性,徹悟本來面目,調伏妄心,找回真心。初學者應注意:要明師指導、要自我察覺、要虛心無求及把持中道等。慧屏法師勉眾:禪是佛性,人人本具,即使面對生死,也不畏懼。沒有時代的隔閡,只要生活在世間,禪就會被發現、體悟,因為禪就是我們的生活,是一種完全回歸宇宙自然的生活。 前一篇文章 【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5 下一篇文章 【人間行者心】自在的素食心 —— 信仰的生活實踐 熱門新聞 01菲律賓宿霧強震 佛光人馳援賑災2025.10.0602中秋草地音樂會 祈願世界和平2025.10.0703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一念三千2025.10.0604種瓜得杯 種葫蘆瓜取代紙杯2025.10.0605拚日能源自給自足 高市力挺核能2025.10.0706西藏珠峰突降暴雪 傳近千人受困2025.10.0707新馬寺佛光普照 大馬民眾慶中秋2025.10.0708曼城佛光山贈圖典 愛丁堡大學典藏2025.10.0709消防員如觀音示現 圓福寺秋節致意2025.10.0610台北監獄收容人皈依 展開新人生2025.10.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朗朗晴空】點亮心燈 照亮前程【人間行者心】自在的素食心 —— 信仰的生活實踐 【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5【人間行者心】感恩茶會 一場殊勝的相遇心保和尚闡述《八大人覺經》修行是生命最好的投資 【晨齋語錄】心的世界 作者其他文章【佛學講座系列】人間佛教的使命 覺誠法師宣講萬里僧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