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沒有嚮導

鄭石岩 |2008.08.02
1644觀看次
字級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一樣,秉賦不同,遭遇造化各異。各自在崎嶇的生涯路上,面對種種挫折,接受新的挑戰,更要經得起岔路的引誘。所以每個人都需要嚮導,它就是正確的信仰。

我們從信仰中獲得生命的意義,發展正確態度和品格。更重要的是,信仰能讓不安的心有了依託,面對困境和失意時有了力量,對於漂泊的人生知所歸宿。杜克大學醫學院克伊尼格(Harold Koenig)教授指出:當我詢問病人,是什麼幫助他們面對疾病時,我非常驚訝的發現,大多數人都提到宗教,並從疾病中尋找到意義。

有更多的研究者,如帕格曼(Kenneth Pargament)等人指出:宗教信仰提供了一套生活模式,讓我們理解人生,並透過認知,形成調適種種挑戰的智慧和品德。我個人也深知,透過宗教信仰、讀經和修持,在人生路上,就像有了嚮導。透過信仰、行善、禱告和祈願,心靈生活受到啟發和安慰。

正信的宗教信仰,必須是啟發生活智慧,提升精神生活,指引品格開展,從而發展生活調適力和美德。這樣的宗教,史學家湯恩比稱它叫高級宗教。有了這樣的信仰,在人生路上就有了領路人。

宗教信仰重在參與,馬克隆(Michael McCullough)綜合研究十二萬五千受試者,發現宗教參與率高的人,死亡率比參與率低的人,少了百分之三十;高血壓機率少了百分之四十;他們的情緒狀況較好,免疫系統功能較強;抽菸、酗酒及吸毒的機率亦較少。

我們需要高級宗教,因為它正是人生的嚮導。脫離它,放棄它,我們會失去方向而迷航。佛陀說過一個故事:從前有一批商人,要到遠方做生意,必須經過沙漠,也要遠渡重洋,於是請來一位熟悉路途的嚮導。有一天他們來到曠野途中,依照當地迷信習慣,必須殺一個人來祭祀,才能保平安。這批商人都是自己人,商量的結果,決定把嚮導給殺了當祭品。於是,這批商人失去嚮導,前路茫茫,後退無路,最後困死在曠野裡。佛陀用這個故事,比喻正信宗教信仰的重要。

現代人生活在汲汲營營的社會環境裡,每天都在追求成長和績效,競爭更是激烈。活在貪多務得的風氣下,暴露在多元紛歧的信仰衝突之中,如果沒有正信的信仰,很容易迷失而陷於困境。

正信的宗教信仰,是人類精神上的嚮導。人生有祂的指引,較能過得平安、喜樂和健康,也較能體會生命的意義。

(作者為心理諮商專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