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黃金價格8日盤中首度突破每英兩4000美元大關,創下新高,由於市場對美國經濟及政府關門的擔憂升溫,為這波火熱的漲勢再添動能。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現貨黃金價格8日盤中首度突破每英兩4000美元大關,創下新高,由於市場對美國經濟及政府關門的擔憂升溫,為這波火熱的漲勢再添動能。
8日現貨金價上漲0.4%,報每英兩4001.11美元。這對黃金而言是個里程碑時刻,而兩年前價格還不到2000美元。12月交割的黃金期貨盤中上漲0.6%,報每英兩4028.3美元。
今年來,金價已飆升逾50%,主要受到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美國聯準會(Fed)獨立性及美國財政穩定性的疑慮推動。同時,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刺激了避險資產需求,而各國央行則持續大買黃金。此外,Fed啟動降息,也進一步有利黃金走勢。投資人紛紛湧入黃金ETF,使得黃金ETF在9月寫下逾3年來最大單月資金流入。
Saxo Capital Markets策略師查娜娜表示:「黃金突破4000美元不僅是因為恐懼,更反映資金重新配置。隨著經濟數據暫停公布、公債利率走低及降息在望,實質收益率正在下降,而受AI炒作的股市看起來已經過熱。這波漲勢的基礎由央行奠定,但現在由散戶與ETF推動下一階段。」
95%央行 1年內會再買
世界黃金協會(WGC)6月中公布一項針對全球73間央行的調查顯示,76%央行預期5年後黃金儲備將高於目前水準,去年同樣調查比率為69%;近75%的受訪者預期美元儲備將在5年後下降,較去年的62%明顯增加。另有創紀錄的95%受訪央行預期未來12個月內將增持黃金,高於去年的81%。
WGC當時指出,「黃金在危機時期的穩定表現、投資組合多元化效益以及對抗通膨功能,是推動各國央行計畫增持黃金的主因」。該協會並指出,過去3年各國央行每年合計購買黃金超過1000公噸,遠高於前10年平均每年400至500公噸水準,「在地緣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升高背景下,黃金累積速度加快尤為顯著」。
不過,與多國積極補倉形成對比的是,台灣中央銀行持有黃金多年未動,至今仍維持422.7公噸的水準,顯示其對黃金政策一貫採取「雷打不動」的態度。
我央行帳面 增值10倍
根據央行資料,台灣持有黃金422.7公噸,換算約1358萬盎司。以金價4000美元計算,市值折合新台幣約1.74兆元。央行黃金購入時每盎司成本約在400美元左右,帳面增值約489億美元,足足翻了10倍。
儘管帳面數字亮眼,央行仍不打算增持。主要是這批黃金屬於新台幣發行準備資產,是作為貨幣信用支撐用途,其中410公噸列入「發行準備金」,依法不得任意動用。因此央行長期奉行「黃金不買、不賣」原則,認為維持穩定比追逐漲幅更能確保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