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無鞍馬的比賽」
法國畫家西奧多‧奇里科(1791~1824)自幼喜愛藝術,但在剛學習繪畫時,曾被古典畫派的老師批評:「沒有希望成為畫家,一輩子不會有出息」,然後驅逐出畫室。十五歲的奇里科,由於這段遭遇,許多畫家都不願意收他為徒。無奈的他,只好到博物館和畫廊,模仿前輩大師的作品,一直到他無意中遇到柯羅。
柯羅是古典派大師大衛的學生,同時也是古典派的叛逆者,言談投機的兩個畫家成為忘年之交。奇里科在柯羅的指導下,以現代題材和色彩豐富的構圖,為十九世紀法國浪漫主義運動,帶來重大的影響。
奇里科既無正式的老師,也未受過正統的學院訓練,但他卻是繪畫史上少有的天才。在羅馬學習時,除了被米開朗基羅雄渾有力的形體表現吸引,認真揣摩大師的「最後的審判」之外,也熱烈沉迷於巴洛克時代魯本斯瑰麗色彩的作品。
法國畫壇向來不注意英國畫家的畫風,奇里科於一八二○年到英國旅遊,認識了自然風景畫大師康斯太布爾,折服於他單純樸實的色彩表現法,回國後,奇里科把英國繪畫介紹給法國藝術界,因而成功扮演了兩國藝術橋梁的角色。
富有正義感的奇里科,在藝術創作中,時常表現出對社會和時代的關心。那幅舉世聞名重現歷史現場的作品「梅杜薩之筏」展出時,主題內容和表現手法,都給當時的人帶來莫大的震撼,並受到古典主義畫家的猛烈攻擊,被後世稱為「浪漫主義的挑戰書」。
然而,熱中於騎馬並且愛馬的奇里科,真正貫注熱情的繪畫對象是馬。不少作品是未馴服的馬與人類之間的鬥爭。為此,他積極研究英國著名動物畫家喬治‧斯塔布斯所有畫馬的作品,撰寫「馬解剖學」。為了更深入地研究馬,他甚至參加復辟王朝路易十八的近衛騎兵隊。
奇里科關於馬的傳世作品有「輕騎兵軍官的衝鋒」、「受傷的胸甲騎兵」、「艾普松賽馬」等。曾經赴意大利遊學,過後繪了這幅「羅馬無鞍馬的比賽」。畫家沒有刻意表現畫中人物的個性特徵,側重描繪人在駕馭烈馬的氣勢。筆下誇張的是雄健野性的馬,還有人與馬的動態。成功地把浪漫主義的激情色彩呈現在作品中。
才華洋溢的年輕畫家,因為熱中騎馬,在一八二四年,不過才三十三歲,便因一次賽馬時不幸墜馬,摔斷了脊椎不治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