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情爆增4.6倍!疫苗10月1日開打,「左流右新」成關鍵防線。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流感疫情提前爆發,新冠疫情可能在十月中下旬升溫,雙重威脅同時來襲。疾管署數據顯示,類流感就診單周已衝破十一點六萬人次,急診比例超標,校園病例更達去年同期的四點六倍。為抵擋流感與新冠病毒雙重威脅,「左流右新」疫苗接種計畫將於十月一日啟動。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張峰義指出,同時接種流感與新冠疫苗是安全且高效的選擇,副作用「不會因一起打而加倍」,呼籲民眾踴躍接種,及早獲得雙重保護。
衛福部長石崇良宣布,自十月一日起擴大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
張峰義解釋,新冠疫情大流行後,流感季節性被打亂,疫情提前與「免疫負債」有關,高風險族群如六十五歲以上長者、慢性病患者及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三十者,感染任一種病毒都可能加重原有疾病,引發心肌梗塞、中風等風險。
張峰義表示,新冠重症死亡風險實際高於流感,但民眾警覺性卻因防疫疲乏降低,因此呼籲家中的年輕人應該多費點心,主動帶長輩去接種疫苗,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保護方式。
針對民眾憂心同時接種兩種疫苗會加劇副作用,張峰義強調,大量臨床數據顯示安全性無差異,副作用不會因一起打而加倍。常見局部痠痛、疲倦感等症狀,一兩天內多會緩解。
台北市衛生局疾管科長張惠美則補充,台北市累積接種近九百萬劑新冠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率與流感疫苗相當(每十萬劑約二至三例),台北市亦辦理多場醫事人員教育訓練,以實證資料協助臨床溝通,化解民眾疑慮。
專家與政府單位齊聲提醒,面對流感和新冠病毒的雙重威脅,不能再抱持僥倖心態。尤其新冠疫情可能在十月中下旬升溫,更凸顯疫苗保護的重要性。疫苗保護力約半年,且病毒不斷變異,每年按時接種是維持保護力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