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光復鄉慘重災情,地方正積極復原環境。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天說,災區目前已清除淤泥逾1萬公噸,但環境管理署經無人機畫面初估,淤泥預估可能超過10萬公噸。環境部已新增淤泥暫置場,評估暫存容量可達32萬公噸。
根據環管署最新統計,目前已清除淤泥約1萬260公噸以上,垃圾約7580公噸,環境部已協助地方調度人力累計2萬722人次,調度大型機具約582輛次。至於何時可全數清除完畢,人力、資源、氣候等因素都要考量,有待前進指揮所一併對外說明。
此外,彭啓明說,這些泥沙土質良好,環境部會評估分類再利用的可能性,而不只是單純去化,但現在淤泥夾雜各種廢棄物與掩埋物,清理難度很高,需要專業分類處理,已在跨部會協調如何解決,政府也已詢問台泥、建商等能否作為材料使用。
經查,水庫淤泥有許多工程再利用方式,包含作為輕質骨材、預拌土壤材料、高強度土壤、肥料、陶瓷等加工材料使用,還能作為土壤改良與工程填料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