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重創光復鄉,國軍除了出動工兵部隊與民眾合力清淤外,化學兵群也動用背負式消毒器及重型消毒車,針對主要道路、淤泥暫存區消毒。圖/中央社
光復鄉受災民眾家戶中汙泥多已清出,道路上堆置大量廢棄物。圖/陳敬丰
【本報綜合報導】花蓮洪災救援昨天是第7天,昨早在加里洞附近尋獲第18具遺體,指紋比對是64歲農場員工蔡男,死者家屬趕到瑞穗生命園區認屍,悲痛表示「要帶爸爸回家了」。此事件累計造成18人罹難,仍有6人失聯。
鎖定砂石場 續尋失蹤者
花蓮縣政府昨宣布,光復鄉今天繼續停止上班、上課,災區內原本預計要復課的光復國中師生仍無法回校。內政部長劉世芳昨天下午前進災區,會議上針對清淤進度、物資調度與災民安置等議題做跨部會協調,盼加速災區重建。
事發時1500萬噸泥流灌進市區,堤防破口位於馬太鞍溪南岸兩間砂石場,推測失聯者可能埋在附近河床,消防署與花蓮縣消防局搜救隊昨鎖定砂石場附近,持續挖掘失聯者。
光復鄉滿目瘡痍,縣府統計,有超過1600戶民宅待清淤,以大華村、大同村戶數最多。昨天收容人數527人,較前一天減少20人。
水利署長林元鵬昨在中央災變中心說明,水利署團隊成功地將馬太鞍溪原本流入市區的水,導引到深水槽,水流成功改道,可望提升救災效率,預計兩周內完成第一道土堤的防線建置。
昨天上午10時,行政院開災後搶救與復原記者會,縣府首度派員參與,踏出同台合作第一步,資訊統一對外,避免各說各話造成混亂。
64歲蔡姓男子遺體浸泡泥水多日,腫脹嚴重,外觀不易辨識,依據遺體指紋資料比對,確認身分是大同村失聯的農場員工蔡姓男子。
家屬獲報趕赴瑞穗生命園區,一度崩潰痛哭,蔡男女兒情緒平復後,只希望趕快比對身分,「因為我們真的很煎熬」,如今懸著的心也可放下,感謝所有人,「要帶爸爸回家了」。
國軍兵力 輪替支援
國防部昨天上午召開災害應變中心「馬太鞍堰塞湖專案」管制會議,國防部長顧立雄對國軍部隊下令表示,遵循賴總統及行政院長卓榮泰指導,全力在中秋節前,讓受災民眾恢復正常生活。
國防部表示,顧立雄在會中首先肯定國軍支援救災的表現,並指災區當地第二作戰區目前已規畫各階段執行進度,將依計畫期程推展,在狀況允許下,加速執行。
他也說,將由跨區增援部隊前往災區進行兵力輪替,提醒部隊須確實針對救災區域、官兵食宿、交通運輸等需求,完成交接與任務提示,了解整體運作,適切分配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