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昀橙/彰化縣精誠國中一年七班
最近,日本有個富豪花了三億台幣購買一個名牌柏金包,引發社會熱議。有人認為這是財富與品味的展現,也有人批評過於浪費,認為若將這筆錢用來幫助弱勢或改善社會,會更有意義。問題出現了,金錢應該怎麼花,才有價值?我認為,金錢的使用既是個人的自由,也是價值觀的展現,更與社會責任息息相關。
從自由的角度來看,有錢人花自己的錢,本身沒有錯,消費方式本來就是個人的選擇。奢侈品看似只是炫耀,但背後卻能創造龐大的經濟價值,設計師、工匠、零售商、廣告業,甚至物流產業,都依靠這樣的高端消費而運轉。正如豪車與藝術品市場,也能帶動相關產業,提供就業機會。因此,即使奢侈消費爭議不斷,對經濟的助益卻是不爭的事實。
然而,金錢若僅用來滿足欲望,往往難以帶來長遠的意義。當社會上仍有人為三餐奔波、甚至流落街頭時,極端的奢華就顯得格外刺眼。如果這些財富能部分投入公益,例如捐助清寒學童午餐、支持偏鄉教育、建立食物銀行,就能改善許多人的生活困境。當金錢能幫助他人,它的價值才會被真正放大。
我認為,金錢的使用應在「自由」與「責任」之間取得平衡。有錢人當然有權享受富裕的生活,但若能同時兼顧公益,則展現的是更高層次的用錢哲學。真正「值得」的花費,不僅是滿足自己,也能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金錢觀不只是生活選擇,更反映一個人的品格與價值。我希望未來的自己能做到量入為出,既懂得享受生活,也願意回饋社會,讓金錢真正成為幸福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