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8

文/星雲大師 |2025.09.26
378觀看次
字級
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在人際關係上,應該如何與人相處?我以十六個字,作為人我之間的相處之道,即「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你對我錯」。圖/人間社記者周云

文/星雲大師

四、修行的方法

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修行?下面分成四點來說明:

(一)如何處理衣食住行

衣服,為蔽體之用,但求整齊、清潔、簡單、樸素,不必奢求華麗,但也不能故意穿著垢穢破爛之衣,來表示修行。衣服不整齊,或太華麗,為世人所譏;若穿著太垢穢破爛,也會為人所恥。佛陀曾教弟子於穿衣時,當念偈「若著上衣,當願眾生,獲勝善根,至法彼岸」、「著下裙時,當願眾生,服諸善根,具足慚愧。」、「整衣束帶,當願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飲食,是為了增益身心,不必揀挑美食。佛陀曾教誡弟子於飯食時,須作五種觀想,即:

1.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2.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3.防心離過,不生瞋愛。

4.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5.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粒米維艱,來處不易,所以吃飯時,不能作賤飯粒,想到農夫的辛苦,應懷著感恩的心情,歡喜的受食;又想到為了資養色身,修行辦道,更不能挑剔飲食的美惡。

至於住、行當以方便為宜,不應貪求享受。以佛法來說,一個修行的佛弟子,要時時警策自己的生活,不能流於靡爛,須以禪悅為食,以道德為衣,以虛空為安住,以無牽掛、自在的心境為行,不汲汲於物質的追求,而為物欲所束縛。

(二)如何安排身心世界

有些人進餐時,非山珍海味不能進食;穿著時,非綾羅絲綢不能為衣;居住時,非高樓洋房不能為屋;行走時,非轎車不能代步,一旦在物欲洪流中迷失了自己,試問如何修行辦道?一個修行的人,不能太重視身心的安適享受,但也不矯枉過正,過分虐待自己的身心,衣不衣,食不食,以表示自己的清高操守,若因此糟蹋了自己的身心,又拿什麼來修行佛道呢?

佛說「人身難得」,又說「藉假修真」。一個正信的佛弟子,必須適當的安排自己的身心,不迷失於物質的誘惑,又能精進於修行辦道。如《法句經》說:「弓工調角,水人調船,材匠調木,智者調身。」又《心地觀經》也說:「觀自身如新生子,慈母憐憫,恆加守護。我身亦爾,若不守護,病之身心,即便不能有所修證。」

佛陀曾說:一個人得病有十種因緣:一、久坐不飯;二、食無貸;三、憂愁;四、疲極;五、淫妊;六、瞋恚;七、忍大便;八、忍小便;九、制上風;十、制下風。一個修行的人,應該懂得安排自己的身心,雖是四大假合的色身,卻是一失人身,萬劫難復。

(三)如何和諧人際關係

一個正信的佛教徒,在人際關係上,應該如何與人相處?我以十六個字,作為人我之間的相處之道,即「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你對我錯」。

一般人在人我之間常常發生爭執,不外乎為了我大你小,我有你無,我樂你苦,我對你錯等問題,如果在地位上,把大的讓給他人,自己甘居於小位,爭執就無從生起了;在物質上把多的,或有的給他人;在工作上、享受上,把輕便的、快樂的給他人;凡事錯的自己承認,果真如此,則人我之間,絕無爭執的事端,大家必能和樂相處。

或許有些人會以為,把大的位置讓人,把物質、享受等讓人,自己承認一切錯處,豈不成為天下最大的傻瓜?其實,「大智若愚」,那被認為是最大的傻瓜,才是真正最有智慧的。世間上的物質,不論積聚多少,終有散失用罄之時;崇高的權位,如希特勒、史達林雖在位時叱吒風雲,但是,當柏林失陷、大限來時,再高的權位也只如過眼煙雲。辛苦爭得來的,又有什麼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人生所要爭取的,除了名位、物質、享受之外,還有很多,譬如高尚的人格、精神上的信仰、逍遙自在的人生等。眾人要的功名富貴就給他,眾人不要的人格道德自己好好擁有,如此則不但在人際間可以與人和諧相處,自己在人生的修持上亦可獲益良多。

(四)如何使用金錢財物

佛陀曾經說過:「金錢是毒蛇。」但是一個在家修行的人,卻不能沒有金錢財物,妻子兒女的生活費、教育費、醫藥費,如果沒有錢財,又如何能安置他們呢?但是,若一味地為賺錢而拚命,毫無精神的修持生活,錢財儘管再多,這種人生也未免太沒有意義了。

一個佛教徒,除了日常生活所需外,可以挪出一部分錢來布施,因為一個人的福報有用盡的時候,恰如銀行的存款,不繼續儲存,則有用完之時。因此,平時必須為自己多種些福德,幫助一些需要救濟的人。

孝順父母乃為人子女該盡的職責,在金錢中還須分出一些來孝養父母,讓父母在老年時能安然地過日子。此外,發展事業、儲存急用、旅行參學等,都須用到金錢。我將金錢的運用歸納劃分如下:十分之三作為生活、教育費,十分之三用於發展事業,十分之一布施社會、供養三寶,十分之一供養父母,十分之一參學旅行,十分之一儲蓄,以備不時之需。

金錢只要取之有道,不必顧慮它是毒蛇,重要的是如何使用金錢。若只知儲存、積聚,不知修福,不知供養,即使有再多的金錢又有何益處?一旦無常來臨、大限一到,屆時都要兩手一放離開人世,留下龐大的家產,可能還會令兄弟鬩牆、子孫爭吵,豈不枉費了一生的辛勞。

《南傳經集》說:「有信仰的人最富貴,具道德的人最安樂,肯修行的人最安住,有智慧的人最可貴。」所謂修行,就是先要把人做好,人成即佛成。

生活中的修行,只要讓自己做人無愧於天理、無負於人道,如此修行,才是真修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