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應觀音心 人間佛教的慈悲觀 文/李旺政、陳淑珠 |2025.09.21 語音朗讀 4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林詩庭、資料照片圖/林詩庭、資料照片圖/林詩庭、資料照片圖/林詩庭、資料照片圖/林詩庭、資料照片 文/李旺政、陳淑珠佛光山普賢寺九月七日禮請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南法師主講「感應觀音心──人間佛教的慈悲觀」,監寺知貫法師、高雄佛教堂監寺覺流法師率領佛光人聆聽受益,同霑法喜。妙南法師闡述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觀音心,緣起於九歲時的一場奇特之夢,落水中由白衣大士觀世音菩薩,解除險境,初次認識曠劫無明的真相,也萌發終身奉行觀世音菩薩精神,實現「四弘誓願」的初心;一心效法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心悲願,因此感應觀音心,生起無量慈悲心。佛光山弘法近六十年,大悲殿是佛光山第一座殿堂,供奉聞聲救苦的白衣觀音菩薩,並以「悲、智、願、行」為人間佛教的修行性格,長養學僧的法身慧命、培育佛門龍象。「悲智願行」是佛學院的院訓,妙南法師恆常謹記星雲大師教誨,佛法是需要實踐的,唯有在眾中修,把眾生當做是樹根,有眾生,才能開發自己的大悲心。當疲累自己做多少事之前,先感謝眾生成就自己的佛道華果,勉眾頂戴奉行。曾有弟子、信徒不捨星雲大師勞累、繁忙,勸請大師多休息。星雲大師卻說:「這是修行,不是奔忙。奔忙是色身、肉身,修行是法身、是慧命。」大師以身教示範修行就是要認真。「遍娑婆世界千手千眼化身無量數」、「遊十方國土大慈大悲度眾憶恆沙」由大悲殿大門兩邊對聯不難看出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亦是人間佛教的慈悲觀。藏經樓山門後面題寫「如來一代時教」,以慈悲為中、菩提、般若為左右,印證星雲大師的智慧早已通透三藏十二部而通達佛道。星雲大師曾說佛光山可以什麼都沒有,但不能沒有慈悲,有了慈悲心就會為度眾生而發起菩提心,從行菩提道中長養平等互融的般若智慧。所以慈悲是學佛的入門,成佛的關鍵核心。「觀世音菩薩在哪裡?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裡,當覺知到自己生起慈心,即知有觀世音菩薩;當我們心生帶給別人快樂,為別人解決問題的善念,並化為實際的行動,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妙南法師提策眾人。「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妙南法師揭示星雲大師遺偈,激勵大眾以堅定信仰,皈依佛法,依法而行,而不皈依其他。 前一篇文章 【朗朗晴空】空有不二 下一篇文章 【人間行者心】Bhante Pannaratana法師再訪瑞典佛光山 熱門新聞 01【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04【遊藝筆記】蘇東坡的定惠院海棠2025.09.1605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6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07淡江大橋合龍 締世界級地標2025.09.1708外媒:陸邀川普訪北京 關稅恐成川習會障礙2025.09.1509一日游泳課 盲童游向光明2025.09.1510斯文豪氏赤蛙 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紅塵禪煙】以逆為緣【人間行者心】Bhante Pannaratana法師再訪瑞典佛光山【朗朗晴空】空有不二【人間行者心】人間文學書香味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