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穎容台北報導】原本為了處理不適任教師的「校事會議」機制,卻演變成濫訴不斷,導致教師人心惶惶,甚至有不少認真負責的老師受害。據了解,近日教育部正召集有關單位討論校事會議制度。教師團體昨天表示,匿名投訴應具體,清楚表明人事時地物,否則不予受理,期盼這塊修改更明確。
教育部近期正開會討論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擬對匿名檢舉增加限制,並擬增加機制,先由學校判斷案件大小、決定是否進入校事會議程序。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校事會議是針對案件達到解聘、停聘、不續聘的程度受理,但現在大家不敢這樣做,變成大小案都到校事會議處理,主管機關應該修正處理,且匿名投訴應清楚表明人事時地物,否則不予受理。
侯俊良說,老師溝通管教問題,除非造成學生身心影響,要送到校事會議,「如果只是言語糾正,就用一般調查、考績法處理,不用大費周章送校事會議。」
此外,侯俊良提到,校事會議在調查階段,除外聘委員,應把教師會與家長會代表納入,但仍限制不超過全體委員二分之一;且調查人員不應由主管機關三至五倍篩選,才讓學校處理,可考慮由學校圈選熟悉狀況的人員。
教育部表示,目前正蒐集各地方政府與學校執行數據,並透過與基層老師座談,聚焦解聘辦法運作意見,將就所提建議邀法制專家、地方政府及相關團體研議,以精進不適任教師處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