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式酪梨
我阿媽稱不上是熱心公益的人。她沒參加什麼社團、也沒上過台,甚至不擅長在人前多說一句話。她的善良,全藏在生活裡的角落。
她每天清晨,會在牆角擺一碗水,對著空空的巷子說:「牠們晚上會來喝的。」那時我還小,問她:「阿媽,妳怎麼知道牠們會來?」她只笑笑說:「不知道,但牠們口渴時,這裡會有水。」
她走路慢,眼神卻很快。鄰居的衣服還沒晾好,她已默默過去幫忙夾緊衣角;獨居的李伯腳一拐,她隔天就送過去自煮的蘿蔔湯,嘴上只說:「煮太多,不拿會浪費。」
有次我忍不住問她:「妳為什麼總要幫人?」她看著我,語氣輕得像風:「不是要幫人,是他們需要,我剛好能做。」我當時聽不懂,總覺得她太多事。幫完鄰居又幫貓,路邊塑膠袋也要撿,聽人碎念也不回嘴。我想,那些事真的有那麼重要嗎?直到她過世後,這些「不重要的事」才一件件回到我心上。
那天在老家牆角,看到那個小陶碗還在。剛好下過雨,一隻瘦小的貓過來,低頭舔了一口,又靜靜離開。那一瞬間,我像被時間拉回過去,看見她彎著腰,把水倒進碗裡,動作輕到像怕驚動誰。我終於懂了。善良不是一件需要被看見的事,它只是發生,就夠了。
她從不在眾人面前講什麼大道理,但她的一生,就是她的答案。她不說別人壞話,因為她知道:「嘴巴是留來說祝福的。」她從不炫耀自己的付出,因為:「若是為了被看見才去做,就不是真正的好。」我現在才明白,她那些沒上舞台的善,是最穩的光。她不站在燈光下,只願把燈遞給需要的人。
我常想,她這樣的一生,值不值得?直到有一天,一位鄰居經過我家門口,看了我一眼,對我說:「妳阿媽是我見過最善良的人。」他什麼都沒多說,但我聽得出,那句話,不是因為她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事,而是因為她那一點一滴,潛進了別人的生活裡。
有些人走得安穩,是因為一生都在為別人鋪路。她把善良藏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所以從不會被拍照,卻一直留在心裡。現在每當我經過街角的流浪貓、看到有老人站著,我都會想起她那句話:「你要留一點善,給沒有人看見的地方。」因為真正的善,是在別人還沒說出口的需要前,已經默默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