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新會期將開議,朝野三黨各自重組黨團幹部陣容,各自籌畫待議的法案,並協商總預算審查要項。走過一年三個月的大罷免政潮後,朝野還能波瀾不驚地向前行嗎?
從去年初迄今年八二三,民進黨鼓動無差別罷免三十一名國民黨立委失敗後,所顯現的主流民意是:回歸民主本義,別想藉選罷法罅漏攬權獨裁;也別想藉跪舔匪共、亂刪預算等口號,遮掩執政失能。
民進黨主席以總統身分受訪說:過去政治攻防非常激烈,現在要休養生息,未來施政重點以經濟、民生、青年、弱勢為四個優先。
他鼓勵行政院長卓榮泰和立法院長韓國瑜直接溝通,還赴某些宮廟辦團結之旅巡迴座談,說明執政團隊會改變焦土作戰方式,用合作取代對立。可惜言猶在耳,瞬即為了財劃法和在野黨互質誰手握屠刀。
國民黨和民眾黨也了解賴主席的脾性,大罷免後行政院調整人事,多為專技部會首長去職;攸關政黨路線,且備受在野黨非議的內政部、陸委會、教育部皆安若磐石;國安會、司法檢調系統,亦未見有回應民意的安排。
朝野路線的最大分歧是國、眾兩黨認同兩岸一家親,希望雙向開放觀光、交流,通過文化同源和產業商貿的連結,保障台灣現行民選政府制度;助力台灣經濟發展和人民實踐夢想。
民進黨有台獨黨綱,賴主席踐行一中一台,把中國大陸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想方設法卡交流、卡觀光;教育部函文各大專校院,提醒師生勿參與及宣傳有招待優惠之赴中參訪。
嫁來台灣多年的陸配循民選任公職,內政部竟無視《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規範,用《國籍法》將之解職。本土觀光產業已因當局的政策而哀鴻遍野,陸配又遭身分歧視,堆疊怨忿,台海緊張氛圍自難緩解。
如此操作的結果,只得唯美國川普之命是從:延長兵役期,增購美國武器,送半導體產業鏈赴美;與國、眾兩黨友中友美的衡平路線,溝距更寬。
上位路線南轅北轍,朝野對民主政治的信念也極分歧。賴主席以四成選票當上總統,民進黨立委席次少在野黨派十一席,是實質少數執政。
國、眾兩黨認為應參考民主先進國家成例,表現共治格局,重要人事、政策宜納入在野黨意見。可惜賴主席發動大罷免政潮,行政院長卓榮泰又一再提覆議、釋憲,欲藉此江湖一點訣否定立法院多數決議。
硬碰硬的對槓,致立法院朝野協商,有人講古拖時間;開院會則潑漢叫囂,像小混混般架拐子嚷嚷。
立法院是最高民意機關,有審議法案、審查預算大權。當行政院被稱為自宮職責的功德院;司法院變成自以為是的恐龍院;監察院長請長期病假,被譏像蚊子院;立法院無疑得肩負人民更多期待。
今值立法院新會期伊始,民意期待少一點吵架,多一點對民生有感的政策,讓人民看到進步。
欲達此目標,除了各黨團和委員自肅外,出席議會的各公部門主管,更要本於誠信說明公務,別再藉辭推搪。如果仍問東答西,不時搬出「機密」管制拒絕說明,或以尊重檢調辦案為由,不說明行政調查內容,叫人民如何信任政府。
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有黨爭,並不可怕,民選總統要能避免黨爭為禍;如果連自己都捲進漩渦,那就只會向下沉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