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佛光山提供
文/慈惠法師(佛光山開山寮特助)
1965年,叢林學院創辦人星雲大師(以下簡稱師父)創辦壽山佛學院(後更名佛光山叢林學院),即指派我擔任第一任監學老師。
此後,我在師父的帶領下,先後於美國、澳洲、香港、馬來西亞、印度等地創辦十七所佛學院,秉持師父的理念,將一生奉獻於僧伽教育。
僧伽教育就是出家人的教育,經典說「出家人是人天師範」,因此,圓滿僧格、弘法利生是僧伽教育的意義與使命。
師父考量到學僧學習的次第與思想的脈絡,投入許多心力、時間,為了僧伽教育的完整而編輯各種教材。例如,師父編寫《佛光教科書》,是為了佛光山叢林學院的師生所編寫,但他也很樂意提供給整個佛教界,甚至整個社會有需要的人士。
其中,圖書館裡豐富的藏書,是師父一生最重視、最喜愛的一個地方。叢林學院在開辦之初,經費非常的困難,但對於佛學院的圖書館,師父不惜一切要把它設立起來。佛光山叢林學院女眾學部擁有五個圖書館,男眾學部也有相當庫藏的圖書。
給人感動 普度眾生
師父常講:「待人處事,要做得給人家感動,自然有人前來護持。」以這個觀念來興辦僧伽教育,經過六十年歲月,證明僧伽教育成功。這些年輕人發心出家,我們給予正確周全的教育,各個都能成才,成為發心發願弘揚佛法的出家人。
今天佛光山在全世界五大洲三百個道場,徒眾經過多年學習、成長以後,不管到哪一個道場,他很清楚:我應該怎麼樣弘法利生,我應該怎麼樣照顧信徒,讓信徒在生活上獲得法喜,遇到困難、煩惱,也能夠運用佛法來幫助他。
六十年來,佛光山僧伽教育已經得到見證,不管天涯海角,他們都很稱職,同心同力撐起一個道場,任勞任怨;不管在世界哪一個角落,不管生活環境如何,他總是想到「普度眾生是我的使命」,不畏艱難、不會退縮,因此能夠荷擔起佛教弘法的重任,讓佛教興隆,讓信徒在正知正見中,真正從佛法獲得幸福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