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大專院校近期陸續開學,近日有多所大學都接獲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大學「不宜轉發及參與中國大陸地區單方面提供落地招待教育交流活動」,提醒大專校院師生,勿參與、宣傳有單向招待優惠的赴陸交流活動,引發教育界熱議。學界無奈表示,學術本來就要交流切磋,且法律都賦予大學學術自由,若學校無違法,教育部憑什麼管這麼多。
教育部長鄭英耀5月時即曾表態,不鼓勵,甚至是禁止與反對中小學、大學交流只想到大陸,若要增加國際視野、學習經驗,現階段可考慮歐美、東北亞或東南亞。
教部:交流應本於對等尊嚴原則
教育部近日通函各大專校院,指近期接獲家長、學生反映,有多所大學轉發中國大陸吉林大學舉辦的北國風情冬令營資訊,但經查,該活動有陸方單方面落地招待等不合常理情事。對此,提醒師生勿參與、宣傳有單向招待優惠的赴陸交流活動,避免違反法規或涉及政治內容。
台師大政治所教授曲兆祥表示,落地招待在過去兩岸關係好時不是問題,近年則「特別敏感」,但實際上也沒有違法,否則教育部不會稱「不宜」,但台灣的法律確實保障大學學術自由,只要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刑法》外患罪,教育部憑什麼管這麼多。他指出,台灣的大專校院也會對陸方提供落地招待,都是禮尚往來盡地主之誼,學術間本來就應交流,台灣AI強、大陸AI亦強,彼此難道不能切磋。
也有私立大學教授表示,近年陸方有新的文物出土、新的探勘結果,「其實大家也想去看看。」理由很單純,但就怕動輒得咎,幾乎都改線上參與。
教育部則表示,基於主管機關職責提醒大專校院確實遵守相關法規,交流應本於「對等尊嚴」及「健康有序」原則進行。
陸星搶人 大馬僑生連7年衰退
此外,教育部公布最新113學年大專校院境外生概況統計,人數達12萬3188人,已接近疫情前一年12萬8157人,以越南、印尼為最大宗,越南學生一年成長約1.2萬人,但傳統僑生大國馬來西亞連7年衰退,已跌破萬人。
升學輔導平台大學問執行長魏佳卉分析,馬來西亞僑生減少原因複雜,一是馬國華人社群少子化嚴重,再者則是中國大陸近年提出高額獎學金挖角,新加坡也積極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