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梧棲 港城風華映四海 老街古韻寄心懷

文/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2025.09.01
150觀看次
字級
「頂魚寮公園」的公共藝術〈頂魚寮號帆船〉,可供民眾進入乘涼。 圖/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朝元宮旁藝文廣場牆上的紙漿泥塑4D「梧棲走大轎」。 圖/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從台中港三井OUTLET的「台中之星」摩天輪旁俯瞰港區一隅。 圖/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台中海洋館「黑潮之海」展缸。 圖/台中市觀旅局提供
「梧棲文化出張所」是全台第一家市定古蹟民宿。圖/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台中海洋館」建築外觀,猶如一顆自大甲溪蜿蜒而下的巨石。 圖/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台中港通航紀念碑,刻有前總統嚴家淦題字。 圖/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台中市定古蹟「真武宮」。圖/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梧棲觀光漁港入口燈塔地標。圖/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文/人間社記者蘇茂霖

梧棲位於台中市海區,早期稱為「竹筏穴」或「五汊港」,昔日是繁華港口與商業重鎮,近代則是台灣「十大建設」台中港所在,保有傳統街屋與媽祖信仰文化,如梧棲老街、迎媽祖「走大轎」等民俗,是融和海洋風情與人文歷史的港埠。

梧棲港早年停滿竹筏,因此有「竹筏穴」之稱。古時,牛罵頭溪在此分成五條水汊入海,亦名「五汊港」。港埠位於鰲峰山之西,也稱為「鰲西」。由於閩南語「五汊」諧音「梧棲」,先賢以「鳳非梧不棲」的清高意涵,雅化為「梧棲」。

梧棲先民多數以討海為生,乾隆至道光年間,已發展成貿易港。同治年間發生戴潮春事件、中英樟腦戰爭,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日本昭和年間頒布築港計劃,取新高山(玉山)之名,命名為「新高港」,且將周圍的大甲、清水、沙鹿、龍井等5街庄合併為「新高市」,後因二戰而停頓。

港街風華 歷史人文薈萃

梧棲老街因港口貿易而繁榮興盛,街道以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為主,融和日據時代的洋風與閩南建築風格,巴洛克式牆面、紅磚騎樓、傳統糕餅、乾貨與在地小吃,散發出濃厚的人情味,是體驗梧棲歷史文化的絕佳去處。

梧棲老街及臨港路一帶,過去有200多家中藥店、古董店、普洱茶貿易商進駐,形成知名的「梧棲舶來品商圈」;開放自由貿易後,目前仍約有20家在營業。近年來啟動的光景走廊「台中港形象商店街」,可供民眾重溫時代記憶。

老街區廟宇眾多,其中以玄天上帝廟「真武宮」、媽祖廟「朝元宮」最具代表性。建於道光29年(1849年)的「真武宮」是市定古蹟,當年為避開沿海強風,建築高度比傳統廟宇偏低。古廟內有〈威昭瀛嶼〉匾額,是戴潮春事件平定後,彰化知縣王楨、守備鄭榮所贈。

咸豐六年(1856年)興建的「朝元宮」,在媽祖遶境時,地方王爺廟會依禮接送駕,信徒抬神轎來回奔跑、衝刺,沿途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稱為「走(跑)大轎」,與一般廟宇抬轎行走不同,獲登錄為台中市民俗文化資產。

「梧棲文化出張所」緊鄰朝元宮,前身是「梧棲警察官吏派出所」,創建於日本昭和6年(1931年),散發出濃濃的日本風味,2010年公告為市定古蹟。2021年開放營運後,成為全台第一家市定古蹟民宿。



濱海風情 遊憩休閒地標

全新開幕的「台中海洋館」緊鄰梧棲觀光漁港,其外觀設計猶如一顆自大甲溪蜿蜒而下的巨石,全館圍繞著「從台中河川流向世界之海」的核心意象,5層樓的沉浸式展區,有一個3層樓高的巨型大洋水槽,讓人彷彿置身太平洋深處。

台中港三井OUTLET,是台灣第一座海港型購物商城,約有220家知名品牌廠商與餐廳進駐。60公尺高的「台中之星」摩天輪,可眺望台中港、欣賞夕陽及夜景,是全台唯一的臨海摩天輪,也是台中港區的人氣地標。

色彩繽紛的「頂魚寮公園」,設有3D海洋地景、鯨魚滑梯、七彩椅、故事牆、花園迷宮等設施,是一處親子休閒公園。「下寮里漁港運動公園」則結合航海冒險、捕魚文化、海洋親水等元素,為台中海線第一座親水公園。



港城啟航 產業觀光共榮

台中港是台灣第二大國際商港,也是帶領台灣走出能源危機、加速經濟發展的「十大建設」之一。當年為紓解基隆、高雄兩港進出口擁塞的現象,1973年啟建台中港,1976年啟用通航,成為國內第一座自力建造的人工國際港。

台中港區橫跨龍井、梧棲、清水等3個行政區,面積廣闊,目前有58座碼頭,擁有自動化卸儲設備,同時規劃觀光、休閒碼頭及海濱景觀區,發展為多元海港特色。其中,「梧棲觀光漁港」首創全國最大魚貨直銷中心,有海洋藝術造景。

「台中港旅客服務中心」設有客貨運碼頭、出入境大廳,3樓觀景台可俯瞰海景船隻及橋式起重機、供引水人協助船長辨識航向的導航疊標、離岸風力組裝基地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