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啟動 透過光源下指令 細胞級穿戴式裝置 探索大腦祕密

編譯/韋士塔 |2025.08.23
139觀看次
字級
穿戴式裝置日益普及。圖/美聯社
新型裝置可修復受損的神經元。圖/取自MIT官網
MIT研發細胞級穿戴式裝置。 圖/取自MIT官網
研究人員透過外部光源,精準控制細胞級穿戴式裝置。圖/取自MIT官網
研究人員可遠端控制微型裝置。圖/美聯社

編譯/韋士塔

智慧型手表與健身追蹤器等穿戴式裝置,能與我們身體各部位互動,以監測各項數據,例如心率或睡眠狀態;如果有微型裝置能緊密包裹神經元,有如細胞專用的穿戴式裝置,將可幫助科學家探索大腦的亞細胞(subcellular)區域,甚至可能有助於恢復某些大腦功能。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團隊近來在神經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研發出前所未見的「細胞級穿戴式裝置」,靠這項創新技術,邁向探索大腦亞細胞領域的新途徑。

亞細胞是在細胞內、比完整細胞更小的結構與區域,它們具有特定功能,並在細胞內形成不同的隔間與功能單位。MIT研究團隊表示,直接與單獨一個細胞互動、探索其細微活動,甚至修復受損的神經連結,將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他們正致力把這個願景,轉化為現實。

MIT的科學家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前所未見的微型「細胞級穿戴裝置」,有可能顛覆我們對大腦的理解,並開創治療神經疾病的新途徑。這種新型裝置的技術核心,是一種由柔軟聚合物製成的微型裝置,尺寸僅有亞細胞級別。這種「供細胞穿戴」的裝置,設計非常精巧,能夠輕柔地包裹神經元的各個部分,例如:負責傳輸訊息的軸突,以及接收訊息的樹突。與傳統的植入式裝置不同,這些「細胞級穿戴裝置」不會對細胞造成任何損傷,確保研究人員能在不干擾細胞正常功能的情況下,進行精密的探測與調節。

這項技術令人驚豔的特點之一,是無線啟動機制,研究人員可透過外部光源,精準控制裝置的行為,不需使用電線或其他物理方式連接。這種操作方式,為未來的研究奠定更加靈活的基礎與潛力,例如可將數千具微型裝置,以注射方式進入人體,然後透過光線照射下達精確指令,實現對大腦功能的全面性調控。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可透過調整光照的強度及裝置本身的形狀,精確控制其包覆細胞的方式。這種精密的控制能力,使得這些裝置能緊密地貼合高度彎曲的軸突與樹突等神經細胞組織,幫助細胞之間進行更有效的訊息傳輸和調整。

MIT媒體實驗室和神經生物工程中心的薩卡爾(Deblina Sarkar)說:「我們展示了人造裝置與細胞的共生關係,證實這項技術的可行性。」

薩卡爾表示,「細胞級穿戴裝置」的潛在應用範圍極廣泛,涵蓋神經科學研究和臨床治療等多個領域,例如修復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中出現的部分神經元退化。

研究人員也正在探索將這些裝置與其他材料結合,創建微型電路,以測量和調節個別細胞活動。這種技術的發展,將有助深入了解大腦的複雜運作機制,並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腦部疾病的方法,包括帕金森氏症或是阿茲海默症等,為更多患者帶來希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