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詠崴/台中市興大附中三年四班
「標籤」這個抽象的概念,其實無所不在,悄悄地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對他人的看法。
記得在一年一度的運動會前夕,班上正熱烈討論著各項競賽的參賽人選,而每一項比賽幾乎都有人提名小明,理由是:「他是原住民,體能一定很好!」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小明天生就是個運動健將。
只是,小明一再推辭,我們才知道他並不擅長運動,甚至對體育活動感到吃力。這樣的結果,與原先眾人對原住民「運動神經發達」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這正是標籤帶來的負面影響──它讓我們無法真實了解一個人。
其實,我也被「標籤」影響過,但相比之下,是比較幸運的情況。從小,我就展現出對繪畫的熱情與天分,作品經常在班上受到矚目,大家因此幫我取了個綽號──「小畢卡索」。有一次,我代表學校參加全國繪畫比賽,為了不辜負大家的期待,我每天到畫室練習,不斷精進自己的實力。日復一日地努力後,我終於在比賽中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這段經歷讓我明白:正面的標籤也能成為一種動力,激發潛能,讓自己不斷超越。
生活中,標籤無所不在,它可能像一道光,照亮前方的方向;也可能像一道牆,限制我們的眼界。我們應學會善用正向的標籤,作為自我成長的助力,也要警惕那些無形的偏見與刻板印象,避免它們遮蔽我們看世界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