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孜寧
斜槓如我,身兼多種性質迥異的工作,其中一項是協助犬隻行為訓練,因此會遇上各式各樣的犬隻照顧者。有些人對自家犬隻採取包容態度,不管什麼行為在主人眼裡都「好可愛」;有些人對自家犬隻期望過高,總希望有什麼特效藥,讓犬隻下一秒就成為一隻能滿足主人要求的狗。
然而,既然是行為訓練,代表每個主人對犬隻都是有所期待的,只是有些照顧者願意給犬隻更多犯錯的機會,有些則會放大每次犯錯的狀況。我常聽到訓練師因材施教,對不同的犬隻家長給予截然不同的建議。對於那些過於放鬆樂觀的家長,訓練師總是威脅加利誘,請他們正視犬隻行為;而對於過於緊張的家長,則是一直提醒他們「看犬隻優點」。
有時面對緊張型的犬隻照顧者,就像在看學校親師交流會時,有些家長會緊抓著老師討論自家孩子的行為與成績。那些孩子都是我眼裡的正常小孩,家長卻總是擔憂著「未來」發展,而忽視了孩子「現在」的成長,無形中把自己的擔憂轉嫁在孩子的學習過程。就像是還不會爬的嬰兒就一直被期待著何時要會走,才小學一年級就被期待著何時能寫一篇文情並茂的作文。原本「期待」可以促使進步,而不適宜的期待,反而是不可言說的「揠苗助長」。
成人對孩子的期待光譜,若是往正向發展,呈現出來的樣貌會是「不疾不徐、輕鬆陪伴」,在學習路上只看「當下」,所以能陪著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分擔失敗的苦楚;若是期待往負向發展,則會呈現出急躁,因為只看「未來」,永遠都在期待有更好的結果,殊不知學習路上本來就無止境,孩子總是被要求「更好」的隱形意義就是「我永遠不夠好」。
犬隻的一生比人類短很多,照顧者的訓練或陪伴方式,在短短一年內即可看到對犬隻的影響。那些總是擔憂自家犬隻這裡不好、那裡不乖的家長,犬隻表現常是過於敏感或畏首畏尾;而對待人類孩子,我們可能需要花上十數年才看得到成人在他們身上發揮的影響力,當師長意識到自己的期待變成另一種隱形的揠苗助長時,卻為時已晚。這陣子又有一批新家長跟著犬隻來上課,真心希望大家能給狗孩子更多成長、試錯空間,多看當下的進步,犬隻的正向回饋也很即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