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周記】讓孩子學習 團隊合作

文/張孜寧 |2022.07.05
963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張孜寧

若是收集大家對自學的問題集,一定有一題名列前茅:「自學生會不會沒朋友?」

不可否認,人類是群居的動物,但學習團體生活的環境不必只限制於學校內。所謂「自學」只是「非典型學校學習」的統稱,很多自學生也不排斥學校生活,會選擇一些有興趣的校內課程入校學習,或是廣泛參與其它活動,都可以增加孩子與社會的互動,自學生的朋友圈反而更多元。

不過,團體合作精神的培養,確實是要花費點心思;學校體制每二至三年換一次班級組合,老師與學生之間有兩年時間,可以透過各種活動磨合、培養默契、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並在適當時機發揮長才;上述的自我發掘過程,以及同儕團體的情感交流,雖在穩定的學校環境較容易達成,但校外也可以創造類似機會提供自學生練習。

今年開始,我號召四組家庭到宜蘭進行為期半年的農耕課,有幸找到一位在忙碌的農活之外,還願意花時間心力做農耕傳承工作的年輕農夫。過完農曆年,我們就開始討論這半年的實作流程,依著二十四節氣的農耕曆進行實地操作:驚蟄後翻土整地,春分播種插秧,接著是反覆地挲草、撿螺,大約榖雨時則移秧補秧,立夏前要完成曬田……等,每個家庭平均每一到二星期在農地集合,簡單的開場後,跟著農夫下田工作,邊做邊學。農作內容雖不複雜,卻相當講究技巧,全員除了成年人以外,七至十一歲混齡的孩子,各有各的工作進度,孩子清楚當日農作目標,選擇自己能勝任的工作。

這段期間,看到平時愛撒嬌的大哥哥,一到農耕課時,遇到年幼的孩子,自然流露大哥哥風範,會等待、會禮讓。記得挲草的那天,每個孩子都搶著要拿看起來很酷的挲草長桿工作,我們一行最年長的高年級孩子,眼看工具不夠分,便默默拿起挲草小刷子,一步一腳印,辛苦地跟大人一樣彎著腰工作。

在多次的自學經驗中,我發現讓孩子接觸課業以外的同伴有個好處──少了明確競爭目標,反而更能激發共同合作的團體精神。以農耕為例,不強調誰插秧插得好,不比賽速度,也不規定大家一定要完成的數量,而是著重在「合力照顧一塊田」,在這前題下,每個孩子都能妥善發揮自己的能力,幫助群體也自我肯定。

過去大眾尚未接受如此多元教育模式的時候,認為學校是讓孩子學習社會教育的第一步,然而現今多元學習管道豐富,甚至無須一定要打著「學習」的口號,僅是增加孩子各方面接觸混齡同儕,便可以在多次磨合後,看到孩子在人際關係上的成長。

註:挲草是指在插秧之後,農夫必須在田裡邊彎腰或跪行,邊搓田間雜草幼苗,讓草籽或幼草壓進土裡,抑制雜草生長外也可當現成肥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