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17年一道綿延829公里的閃電打破紀錄。圖為加州聖塔芭芭拉的驚人閃電。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7月28日發布《美國氣象學會公報》(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認證2017年10月22日一道綿延515哩(約829公里)、橫跨美國3州的「超級閃電」(megaflash,又稱巨閃)為有紀錄以來距離最長、持續時間最長的閃電,打破2020年所創下的477哩(約768公里)紀錄。
WMO官網指出,一場強烈風暴2017年10月22日侵襲北美大平原(Great Plains)多數地區,而這道「超級閃電」從德州東部延伸至密蘇里州堪薩斯市附近,WMO指出,這段距離開車至少要8小時,搭機則需90分鐘。
美國國家氣象局(NWS)表示,閃電平均距離通常不到10哩,亞利桑納州立大學地球科學教授、閃電紀錄認證委員會成員塞維尼(Randall Cerveny)表示,「約莫10年前,我們才具備特殊的衛星技術,探測閃電事件開始與結束的時間和位置」。
塞維尼說明,超級閃電並不罕見,但它們通常只會在特定地理和大氣條件能夠產生最強雷暴的地區發生,如北美大平原和整個中西部地區,來自墨西哥灣的潮溼溫暖空氣與北方的乾燥冷空氣碰撞,造成強烈且不穩定的天氣現象;當這些條件疊加在一起並形成強烈風暴時,就會出現超級閃電。
WMO祕書長紹羅(Celeste Saulo)警告:「這些新發現突顯帶電雲層對公共安全構成的潛在風險,這種雲可能產生傳播距離很遠的閃電,不僅對航空業造成重大威脅,也可能引發森林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