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年「增肌減脂」風潮席捲,許多人透過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取來減重,但中醫師指出,民眾對碳水化合物的認知存有誤區,常將其視為減重大敵,甚至完全戒斷,專注攝取蛋白質。
雖初期效果顯著,長期卻可能導致減重瓶頸,甚至危害健康。京都堂中醫師林巧薇指出,中醫觀點中的「五穀為養」表明,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主要能量來源,與五臟六腑健康密切相關,適量碳水化合物能補益脾胃、滋養氣血、促進腸道蠕動。
若長期缺乏,可能導致脾胃虛弱、水溼停聚,形成痰溼,造成體重停滯,甚至氣血虧虛,代謝減緩。此外,極端戒斷碳水化合物,易引發暴食反彈,得不償失。
她建議選擇「好碳水」,如糙米、燕麥、紫米、黑米,取代白米及精緻澱粉。山藥、芋頭、南瓜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及礦物質的食材,能穩定血糖、促進排便。反之,白米、白麵條、白吐司等精緻碳水因加工去除營養素,易使血糖快速上升,營養價值低且熱量高。
林巧薇提醒,均衡攝取優質碳水、蛋白質與脂肪,並注重脾胃養護,方能維持代謝與健康,遠離減重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