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雜談】 一代英雄的無知與悲劇

文/如意 |2025.07.29
68觀看次
字級

文/如意

提起項羽,許多人腦中浮現的是「力能扛鼎」的楚霸王,是那位帶領義軍推翻暴秦的英雄。然而,若我們細讀史書便會發現,這位曾經一統江山的霸主,或許不過是個披著英雄外衣的草包罷了。

項羽從小不愛讀書、不肯練劍,這樣的孩子放到今日,想必會讓師長十分頭痛,儘管品行不壞,卻總讓人感到無可奈何。他自己也不以為意,認為只要識得簽名寫字,讀書根本無用。這分天真的自信,甚至讓他在年少時看見秦王出巡,大膽放話:「彼可取而代之!」自認為將來定能成為天下共主。

他的確有傲人的本事。二十五歲那年,項羽在鉅鹿之戰率領區區兩萬兵力,擊潰四十萬秦軍,震動天下。這場戰役不僅打破秦朝威權,也讓劉邦不得不暫時俯首稱臣。在軍事才能上,項羽絕對是千古難得的奇才。

然而,項羽的問題從來不在戰場,而在他對人性的無知與權力的自我膨脹。他不懂賞罰分明,對部下吝於獎賞,功臣冒死攻城,回營卻只能眼睜睜看著「本該賜予」的寶物被主公反覆把玩,甚至收回不給。久而久之,部將心灰意冷,紛紛離去。若放在今日職場,這樣的領導者,無疑會讓人才流失殆盡。要知道,賞賜與信任,向來是領袖最基本的管理智慧。

更令人憤慨的,是項羽在進入咸陽後的暴行。他不僅違背古來改朝換代「善待舊王」的政治倫理,親手殺了秦朝末代皇帝子嬰,還一把火燒了咸陽宮──那座象徵王權與文化的皇家殿宇。咸陽宮內收藏無數珍貴典籍與奇珍異寶,僅王室能入內閱覽,是一整個秦帝國的文化寶庫。項羽卻因自己不愛書也不懂其價值,便將其付之一炬。這不是戰略清洗,而是文化滅絕。

有人說,他是為了向天下宣示秦朝的終結,告訴世人,接下來是他項羽的時代。但他所宣告的,不過是一場更無知、更殘忍的統治幻夢。後世譏諷他,「取而代之」的確成真,卻也因此成了繼秦始皇之後,天下第二可惡之人。

司馬遷破例將他收入《史記‧本紀》,這個本應留給帝王的位置。可見項羽雖非帝王,卻因其功業與悲劇性格,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然而,此一特殊劃分,究竟是為了頌揚,還是為了警醒後人?

英雄,也能無知。項羽的死,或許正是那種剛愎自用、目光短淺與文化冷感最終的報應。以少勝多,他可以;帶領天下,他卻不行。一代楚霸王,最終成了自己野心的犧牲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