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時間與空間經驗及感覺的相對性(續)
在上周的文中,我們談到不同年齡層對於歲月時間感受的快慢長短不同,童年時期覺得歲月時間過得比較慢,成年之後就覺得時間過得愈來愈快,到老回首一望,幾十年就這樣消逝了。
此外,痛苦或快樂的情景與心境,也會影響我們對於時間長短與快慢的感受,快樂的時光總是讓人覺得快速而短暫,稍縱即逝;而痛苦的時候就令人覺得煎熬難耐,度日如年,這是人類共同的經驗。
除了時間感覺的相對性之外,我們對於空間的經驗及感覺也是相對的,而且是習焉不察。隨著生活與居住環境的影響,而且視交通條件的便捷與否,我們對於空間距離的經驗與感覺,會在無形中被制約而不自覺。回憶一九七七年我剛到普門中學任教,那時還沒有高速公路,從台北搭火車(慢車)到高雄要八、九個小時,感覺很遙遠。一九七八年南北高速公路通車,台北到高雄的車程縮短為四個半小時。二○○七年高鐵通車,台北到高雄的車程再縮短為一個半小時,可以說整個台灣都已經縮小為「一日生活圈」。
但是以台灣的生活經驗,拿到大陸或美國就不適用了,在大陸或美國,開車一、兩個小時的車程都算是「很近」的,要五、六個小時以上的車程才算是比較遠,但也只是在「隔壁」而已。
另外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對照,我曾經去過幾次關島弘法,因為關島的面積只有五四九平方公里,長五十公里,寬六至十九公里,當地的居民覺得開車要二十分鐘以上的車程就是「很遠」的地方。
行文至此,回憶二○一二年四月下旬,我應邀到牛津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講學,也在佛光山倫敦道場演講生死學,承蒙駐英國大使沈呂巡博士及夫人的接待,沈大使談起民國早年老一輩的外交官,他們出使歐美的經歷,光是坐輪船就要三個月的時間,而且在整個旅途當中根本無法通訊。以民國二、三十年代的當時,無法想像現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就可到達世界各地幾乎任何一個角落,而且手機或是電腦一開,就可全球即時影音通訊。現代人的家常便飯,在古早的年代是一種不可能的想像。
今(二○二五)年六、七月間,我利用暑假來南美洲及美國加州巡迴演講,一個月間就環繞地球一圈:從桃園出發,經杜拜轉機,行程經過巴西、巴拉圭、阿根廷、智利、祕魯、美國等六個國家,以及聖保羅、巴西利亞、亞松森、東方寺、布宜諾斯艾利斯、聖地牙哥(智利)、庫斯科、聖谷、利馬、洛杉磯、聖地牙哥(加州)等十一個城市,這在一個世紀前幾乎是天方夜譚。
綜合以上的討論,有情眾生對於時間與空間的經驗及感覺,其實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的,而這種相對性是基於因緣條件而產生的,有了這一層的認知,可以幫助我們破除對於時間與空間絕對性的執著。
比較「西方極樂」和「娑婆世界」的時間
在三千大千世界裡面生死流轉的芸芸眾生,在未了脫生死輪迴之前,最短的壽命短到朝生暮死,最長的壽命可長到八萬四千大劫!以凡夫有限的生命經驗來看,八萬四千大劫幾乎就是天長地久,但在佛菩薩的眼中來看,八萬四千大劫也祇是僅僅剎那之間的時光而已!接著我們來比較一下「西方極樂」和「娑婆世界」的時間。
要對比「西方極樂」和「娑婆世界」的時間,以及認識其他佛國的時間,我們可以看元魏.菩提流支三藏所翻譯的《佛說佛名經》,經云:
爾時,諸比丘白佛言:「世尊!世尊!如是諸佛如來,所有壽命長短等不?」
佛告諸比丘:「汝等諦聽,當為汝說。比丘!我此娑婆世界賢劫釋迦牟尼佛國土一劫,於安樂世界為一日一夜。若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國土一劫,於袈裟幢世界為一日一夜。若袈裟幢世界碎金剛佛國土一劫,於不退輪吼世界善快光明波頭摩敷身如來國土為一日一夜。若不退輪吼世界一劫,於無垢世界法幢如來國土為一日一夜。若無垢世界一劫,於善然燈世界師子如來國土為一日一夜。若善然燈世界一劫,於善光明世界盧舍那藏如來國土為一日一夜。若善光明世界一劫,於難過世界法光明波頭摩敷身如來國土為一日一夜。若難過世界一劫,於莊嚴慧世界一切通光如來國土為一日一夜。若莊嚴慧世界一劫,於鏡輪光世界月智如來國土為一日一夜。比丘!入如是數,滿足過十阿僧祇百千萬世界,最後波頭摩勝世界,於賢勝如來佛國土為一日一夜。比丘!如是等世界,無量無邊,長短不等,諸佛如來壽命、住世亦復如是。」(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