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大罷免26日投開票結果受多家外媒密切關注。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大罷免已嚴重分裂台灣社會。法新社報導說,台灣選民拒絕大罷免,打擊總統賴清德的民進黨及其控制立法院的希望。
《紐約時報》引述專家指出,選民廣泛拒絕大罷免,可能暗示民進黨在明年地方選舉和2028總統大選前的支持率不高。
彭博資訊報導說,大罷免結果對賴總統的民進黨是一記打擊。總部在布魯塞爾的智庫國際危機組織北亞資深分析師楊晧暐說,這顯示較多台灣民眾仍傾向維持台灣目前朝小野大的政治平衡;他和其他分析家也說,民進黨不能只關注民眾對中國大陸的恐懼來激勵選民。
台灣選舉專家、政治學者南樂向法新社說,26日的結果確實顯示,選民確實滿意其在去年立委選舉做出的選擇,「國民黨今後將會感到非常有力量」。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中國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宋文笛則說,極端黨派之爭的時代將不會很快結束。
在台灣大學任教的南樂也向美聯社說,儘管挺罷免的人付出巨大努力,但在試圖罷免組織嚴密、勢力強大的國民黨地方立委時,仍面臨苦戰,這次的結果將使賴總統更難推進其議程,尤其是在明年地方選舉前,「現在賴能做的很少,只能設法用其他有創意的方式來吸引公眾」。
路透報導指出,大罷免正值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政治和軍事壓力作戰加劇,中國也緊盯這次罷免行動。罷免支持者希望大罷免將能對中國傳遞訊息。
研究各地罷免運動的日內瓦高等研究所研究員威爾普向紐時說,全球沒有其他國家的國會曾像台灣一樣,面臨這種大規模罷免行動。也有專家說,儘管罷免引發激烈辯論,大致上仍在台灣民主體制內和平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