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一一四學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昨在嘉義市登場,教育部長鄭英耀在會中宣布,將於二周內盤點全台逾三千八百所中小學球具器材,開放社區民眾於放學、假日到校運動借用,屆時到校運動不必再自備球具。
對此,有民眾覺得開心,但基層教師卻大喊困擾,憂心恐出現管理問題,質疑如果出借的球具遺失、損壞,即便可能有賠償機制,但學生上課無球可用該怎麼辦。
鄭英耀表示,將要求體育署,於二周內盤點全台中小學可以開放使用的器材,希望提供如籃球、排球、足球等,每校至少十顆,配合校園開放政策,讓民眾在放學後及假日期間到學校運動時隨時有器材可借,離開時繳回,屆時到校運動不必再自備球具。
鄭英耀表示,運動部成立在即,希望透過上述做法,於運動部成立前展現推行全民運動的決心,由學校提供球類,屆時民眾自己取用、自行歸還,並希望未來也可延伸至桌球、羽球等出借,但會視各校資源而定。
教部推社會情緒學習
此外,教育部昨預告將推動「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簡稱SEL),一一四至一一八年總計五年,預計未來每年至少投入一億元,五年四點四億元,在各級學校全面導入SEL理念,包括人力培力、課程研發等,盼提升學生的情緒覺察與心理韌性。SEL五大面向包括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會覺察、人際關係和負責任的決定
不過全教總認為,該計畫雖立意良善,但若未妥善規畫,恐淪為另一項增加基層負擔的「加法政策」。家長團體則認為,SEL推動應不只限於校園,而是應建立跨部門協作機制,才能真正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