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2008.07.26
357觀看次
字級

努力為情緒找出口

嘉義榮民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黃敏偉:電視新聞常報導有人久病鬱悶自殺,其實不只患者本身的情緒需要關心,一旁的照護者情緒也需要加以紓解,有些人會因長期照顧病患而心情鬱卒,甚至罹患憂鬱症,因此如何「為情緒找出口」也成為預防自殺的根本之道。目前適用的憂鬱症療法有很多種,其中最沒副作用的就是「支持性療法」,主要是藉由親朋好友的傾聽與陪伴來幫助患者走出憂鬱情緒,另外則是服用抗憂鬱藥物來幫助患者改善憂鬱症。事實上,無論是採取哪一種療法,最重要的是讓自己多保持「正面思考」的思維,不要拼命鑽牛角尖,要相信凡事都會有「雨過天青」的一天;如此一來,才能避免憾事發生。



【宗教觀點】

坦然接受勇敢面對

台北市佛教會名譽理事樂崇輝:近年社會自殺案件頻傳,讓人看了感觸良多,也凸顯「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佛教說「人身難得」,因此生命可貴,不同的生命具不同的因緣,彼此不能交換,更無法替代,因此對佛教而言,並沒有所謂「換命」的說法。這起新聞事件的母親不能因為想讓成為植物人的兒子醒過來,就以傷害自己的生命來替代,這不但不合常理,也因此白白損失自己寶貴的生命。正所謂「人生無常」,生老病死是人世間自然的輪迴,一般人不應該過於執著而失去對人生的希望,甚至想不開、走上絕路;而是要「坦然接受、勇敢面對」,才能順應因緣的變化。(羅智華)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