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垃圾永遠不嫌少?德國曾面臨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而今,這個問題已經解決,但卻有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垃圾處理能力過剩。目前德國已有六十八座垃圾焚燒廠,還將新建一百座。新廠建成後,必然要保證有垃圾可燒。屆時,各垃圾焚燒廠或將展開激烈的垃圾爭奪大戰。
目前德國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約一千四百萬噸,不含紙張、玻璃、肥料等可回收垃圾。但是目前已有的六十八座垃圾焚燒廠,每年可處理的生活垃圾即將近一千八百萬噸,而德國竟然還將建設一百座新廠。
以黑森州為例,若該州計畫建造的垃圾焚燒廠全部建成,每年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將比實際產生的多出近一百萬噸,即使算上工廠和辦公室產生的垃圾,也不足以填補這個差額。
會造成垃圾焚燒廠在各地不斷建成的問題,始於二○○五年德國禁止直接填埋未經處理的生活垃圾。
由於許多垃圾焚燒廠利用氣體化合物蒸汽,為渦輪發電機提供動力,並利用固體化合物壓縮為熔渣,用於築路或其他建築設施。因此,垃圾焚燒廠不僅從中獲得利潤,還可憑藉供電、供能等增加收入。
德國垃圾處理行業聯盟警告,只有保證能長期獲得充足的垃圾「貨源」供給,這些垃圾焚燒廠才有可能盈利。因此各廠勢必將展開「垃圾爭奪戰」,並可能導致垃圾處理價格被壓低。目前垃圾焚燒廠向客戶收取的焚燒費用為平均每噸一百五十歐元(約台幣七千一百八十四元)。
今年,義大利曾請求德國幫助處理坎帕尼亞區和那不勒斯地區的垃圾,以解決當地的垃圾危機。這對許多垃圾焚燒公司而言無疑是一大商機,但是整個行政流程就持續了數月之久。目前,德國已同意幫助義大利處理十六萬噸垃圾。環境部工作人員說,去年德國進口垃圾六百萬噸,主要來自周邊國家,如荷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