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滿佳
近日追完《樹下有片紅房子》一劇,劇中平實點出親子及青少年彼此相處之道,頗值得借鏡。
戲中三位媽媽在同一家醫院擔任醫護人員,住在宿舍區裡,各育有一個小孩:陳歡爾、景棲遲、宋從,三人是個性迥異但不離不棄的同班同學。陳歡爾出生時體弱多病,屢次送醫急救,她自稱五歲之前的記憶全是藥水味道,爸爸也說她像隻羸弱的貓隻,不敢用力抱,深怕捏壞了。因而爸媽只求她能健康平安成長,不苛求學業成績,但歡爾卻學習主動,一路完成藥學研究所課業,雖擁有父母呵護卻不嬌縱,極其難得的自律女孩。
景棲遲是個外向好動的男生,愛踢球不愛讀書,在同樣愛踢球的爸爸掩護下,痛快馳騁球場,以當職業球員為職志,媽媽儘管非常反對,拗不過父子聯手欺瞞,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碎念。當身為消防員的父親因公殉職後,景棲遲一夕之間長大,收拾玩心轉變為他們仨玩伴中的學習機器人,還考出比陳歡爾更高的成績,與她成為同一所大學計算機學系新鮮人,順遂了媽媽希望他好好念書的期盼。
宋從高中三年來成績始終獨占鰲頭,沒人能超越,大家都說只能在他身後猛追他的背影。從小想步爸爸後塵習醫,偷看家裡的外科醫學書籍,但媽媽認為從醫尤其是得上手術台的外科有風險又辛苦,堅決反對,可他樂此不疲,瞞著媽媽苦讀。媽媽在一次意外中跌成癱瘓,需坐輪椅,更加堅定他學醫心志,最終繼承爸爸衣缽擔任外科醫師。
宋從喜歡陳歡爾,畢業前夕勇敢表白遭婉拒,但也察覺她與好兄弟景棲遲早已是心靈契合的一對,他默默退讓仍依舊關懷彼此。
有困難就約到他們的祕密基地,圍坐在樹下那片簡陋紅布幔下的廢木頭上共商解決辦法,年輕人之間的純真誠摯胸襟,教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