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日常】學習與陪伴

文/丁繡慧 |2025.05.16
95觀看次
字級

文/丁繡慧

休假時抽空陪父親去銀行兌現票據,與母親去郵局寄信,我在一旁陪著或許發揮了一些效果,緩解了父母因不諳相關業務流程的緊張和不安。看到父母臉上表情逐漸柔和,腦海中浮現出上回與父母一同在銀行、郵局的記憶,是我考上大學十八歲那年,即將北上讀書的暑假。

那時父母教我如何用金融卡至ATM領取現金,怕出錯的緊張帶著即將獨立的興奮心情,聽著父母句句如何運用金錢的說明和殷切期待,開始學習如何「花錢」的第一堂課。此後外出十年,在他鄉求學、工作的時期,金錢多用於三餐花費,社會行走、江湖走跳自如的規矩多沒練就,卻只有身材從方變成圓。

返鄉工作後,和父母日常對話,除了「呷飽未?」、「外口真寒,你愛加穿一領衫!」的簡短問候,幾乎找不到共同的交集和話題,倒是因為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和飲食觀念、金錢運用與生活習慣差異的磨合,與父母互動、應對時,常失了應有的耐心和包容。為了避免情緒失控下口不擇言的傷人,常以保持距離的淡漠方式回應,往往讓問題懸而未決,久而久之就晾成了疙瘩。

「修蛋幾勒呷啥覓?」常成了打破彼此尷尬和沉默,再次與父母對話的開始。漸漸地,感受到能回到熟悉家鄉工作的自己是很幸運的,成年工作後還能和父母一同居住是相當難得的。而生活本就一日三餐繞著日常吃食打轉著,也多會因為個人的喜惡偏好而有了固著和習慣,改變對任何人都不是容易的,就慢慢地騰出包容尊重的對待,給予彼此轉圜的時間和空間,平淡、平凡能一直在一起的家,就是讓人值得好好珍視的幸福。

曾經,父母陪伴我學習,現在的我,學習好好陪伴父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