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潘廖子
步入六十歲,深刻感受到「我是老人」,自動走到老人隊伍裡。我喜歡變老的「我」,遠離年輕時代的火爆脾氣,橫衝直撞的職場角色,主觀自我的性格;變成有耐心、有定心、有愛心的老人。
反省昔日心靈的創傷、痛苦、委屈,大多是自己「自以為是」所造成的;深思到在職場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而憤憤不平,是因為自己個性太執著、太認真;理解到以前的「我」為人太不厚道,我追求的,不見得別人也想要。我真心喜歡現在這個「老的我」,有智慧了,依舊要求自己的人生要真誠、真實,卻體會到順其自然、一笑置之、可有可無才是生活的日常。
我以為只因我老了,才長出智慧;我以為別的老人也是如我這般變化,年紀讓人成長。然而,在老人隊伍裡,卻常見到愛嘮叨又頑固的「硬派老男人」,以及年輕時為家庭忍耐,老了不想再忍,而讓憤怒四處發射的「任性老女人」,這些老人讓年輕人避之惟恐不及。我想,不是人老了就有智慧,而是「習性改變」了。
年輕時頭腦思緒紛亂,哲學、心理學、西方宗教都無法安定己心。四十二歲接觸到內觀禪修法,學到靜坐觀呼吸,內觀而逐漸修正我內心貪、瞋、痴的習性,學到從四念住四種方法,覺察自己趨樂避苦的慣性。內觀有具體又自然與科學兼具的方法可以實作,適合我淺薄純真的性格,練了一年心安定些,在待人處事上也懂得寬容。確定這是我想走的修正自我之路。雖然實踐的過程,常常進一步又退三步,我依舊堅持在內觀之路前進。
五十歲時罹癌,治療之後活下來,脆弱到無力規律靜坐,但持續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自我覺察」。到六十歲才逐漸恢復規律靜坐,身心舒暢。
很慶幸自己在中年時遇見內觀,老年時能專心實踐,成為一個不被討厭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