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很多人拿到健檢報告關注的是「紅字」,代表的是可能面臨的治療方法,醫生也提醒,如果數據只在臨界點,透過作息及飲食調整有助於導正,也能提早預防,免於走到治療的地步。
不管是企業或個人都有定期健康檢查,很多人關注「紅色警示」卻忽略了更多身體發出的警訊,而錯過提早預防的下一步,最終導致病況惡化,要面臨更大的健康風險。
阮綜合醫院家醫科主任陳金蘭昨日指出,看懂健檢報告並做正確的數據解讀才是健檢最大的意義。透過健檢可以整合受檢者的資料,包括個案對健康檢查的期待、過去病史及用藥史、生活習慣、家族疾病史、各項檢驗檢查數據等。
健檢通常包括整套的血液檢查、生化學檢驗、醣化血色素檢驗、血清免疫檢驗、核醫免疫檢驗等。民眾常關注的是總膽固醇(提高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三酸甘油脂(高血脂症)、醣化血色素(關乎糖尿病與否)、CEA(癌胚胎抗原檢查)、 CA-199(腫瘤標記)等數值。
另會針對檢查數值及影像檢查做解說,指引數值在正常範圍內及超出範圍的可能原因。更重要的是,會根據檢查結果,評估可能存在的健康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
醫生提醒民眾勿看到「紅字」就慌了,部分非必要的治療,可從生活型態和習慣做調整,例如飲食、運動、睡眠、壓力等調整有助於改善。